2)第三百八十七章 刘子台献郡归降_天下英雄刘玄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遂被擒。

  刘偕问之详情,是谁人叛乱,果见刘勋被擒否。

  那人不过是普通逃兵,哪里说得明白,引得刘偕大怒,拔刀将他砍死。

  邓龙听到庐江已失,便要返航。

  刘偕苦苦劝说,邓龙只是不应。

  刘偕无奈,只得道:“愿借一船,君可回师,我自向东。”

  邓龙犹豫片刻,还是借予刘偕一条船,并赠送百余水兵。

  刘偕红着眼睛向邓龙深深一礼,振衣上船,顺江而东,不再回头。

  刘偕抱着刘勋可以逃脱的万一希望,欲走水路奔皖县。刚入彭蠡泽,船还没出泽重新入河道,就见东方帆影如云,无数大船开了过来。

  船上高挂旗帜,最大的一面大纛上绣着张牙舞爪的金龙和巨大的“汉”字,还有上书“横江”、“鲁”等字样的将旗。

  正是鲁肃的横江军。

  左右劝刘偕掉头回转。

  刘偕惨然一笑:“看来传闻是真,庐江果然陷落,我兄恐怕已落敌人之手。我曾有言,必返。如今又岂能舍兄而逃?”

  命直向敌船前进。

  横江军见一船凶狠而来,满怀恶意,当即排出战斗队形。

  刘偕被俘,押至鲁肃面前。

  鲁肃命人释刘偕之缚,执其手道:“子行,令兄现已投大司马。君来何迟?”

  鲁肃与刘勋、刘偕都是旧识。

  袁术入扬州,刘勋乃袁术故吏,携弟刘偕及宗族部曲数百人投之,住寿春。鲁肃是下邳国东城人,东城有点像是下邳国的飞地,到下邳城的距离是到寿春距离的数倍。

  鲁肃因此常至九江寻朋访友,交接英雄,先认识了刘偕,后认识的刘勋。

  刘偕比鲁肃略大几岁,算是同龄人。两人虽算不得特别投契,也算是好友。刘勋大了十几岁,与鲁肃就没那么亲近。

  后鲁肃北投刘备,一去数年。

  如今鲁肃再次进入扬州,已是统领数千水师的大将。而刘勋、刘偕却成了阶下之囚。

  刘偕脸色难看,对鲁肃怒道:“我落君手,有死而已,何必相辱!”

  鲁肃笑道:“子行兄却是不知,令兄并非战败被擒,乃是主动开城,自然乃座上之宾。”将事情经过娓娓道来。

  其实并不复杂。

  刘勋虽然文韬武略并非一流,但也不是那种颟顸无能、昏庸糊涂之辈总可以称得上中人之材。他送走刘偕后,很快发现皖城内暗流汹涌。

  不仅仅是周昫,还有数名郡中大吏也有异动。

  刘勋判断,或许不等牵招大军攻城,这帮家伙就可能绑了自己,献城投降。

  刘勋将自己关在房中整整一日,反复思索推演,最后都是同一个结论:自己不可能等到刘偕借兵回来,皖城不可能守过十天。

  若趁着牵招尚未彻底围城,或许能突围而走,但只能是单骑独身,妻子儿女,财物宝货,皆须放弃。

  若果有去处,比如说江夏是袁术在主政,自己率领数百亲信投奔,未尝不可以再建基业。

  现在还能去往哪里?

  投黄祖,也不过是寄人篱下,行动不得自由。

  既如此,何不索性投了刘备?

  人皆云刘备豁达大度,仁厚宽宏。若果如此,自己不但能保家,或许也能在刘备处建功立业。

  想到这里,刘勋大吼一声,推门而出,叫来亲信,命其亲自送信给城外。

  得到牵招回信后,刘勋立即召集麾下将领、郡中纲纪,挑明自己与牵招沟通,欲举郡归服之意。

  众人愕然。

  刘勋问道:“可有异议?”

  众人面面相觑,皆道:“唯将军之命是从!”

  退下后,周昫等对刘勋暗自咒骂不休。到手的功劳就这么不翼而飞!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