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0章 全球首富_明末称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人头税。采之不竭的盐,被官府严格控制。成为极其贵重的必须消耗品。

  盐的税收是成本的两三倍。

  不过大明的盐务一直很腐败,虽然各种改革,可根除不了特权阶层。因此这改革也就治标不治本,最终朝廷能到手的盐税不过百余万两,少的可怜。相比起唐宋时盐税占据财政半边天的情况,那是远远不及。

  只不过是造就了无数身家百万的大盐商。

  百姓不但没得到半分利益,反而盐都吃不起,高价买来的都是些劣质盐。这也引得无数盐贩走私贩卖私盐,让地方治安更加混乱。

  刘钧承包的盐运销,采用了全新的体系,把产、运、销分离,甚至只做批发商,允许且不限制的任由百姓商人购买批发,运到县里乡村贩卖。

  他们产的盐质量更好,价格却比过去低,也打破了贩盐的门槛,再不必铤而走险的贩私盐。

  如此一来,朝廷拿到了稳定的盐税,而刘钧的这个运销商团,也一样拿到了税后的足够利润。

  半年税后三百余万块,完全足够支付采运销的成本,包括雇佣工人的薪水,还能有不下百万的收益。

  刘钧赚了钱,朝廷得了税,百姓得了便宜优质的盐,商人得到了部份利润,还有许多百姓得到了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皆大欢喜,多赢的局面。

  虽然如今半年两千五百万块的税收,已经不算起眼了。可刘钧还是很高兴的,这是项稳定的税收。

  而刘钧对于眼下的盐业模式也很满足,哪怕自己赚的不多,可起码没让朝廷往里面倒贴,还能在交足税,给足工人伙计薪水后赚到百万纯利,这已经是个相当完善健全的模式了,可以一直这样经营下去。

  因此当最后盐务署少卿提出,把盐业经营收归官有,由官府经营时,刘钧否决了。

  官员来经营商业,不是不懂业务,就是会乱伸手。还是当做皇店经营吧,更牢靠一些。

  上半年的工商税收,则有些让刘钧意外。

  除去那笔达到两亿收入的换契契税不算外,再除去海关和常关税,以及盐、茶、烟、酒等专营商品税收。

  朝廷的工商税收,并不多。

  上半年总共只有四千余万块,也就比海关和常关税加一起多出几百万而已。

  商税主要还是营业税、契税、房产税、所得税等,不过显然,这些税虽然设立了,但征收起来,会比较难精确。税收会有很大的流失,但刘钧马上又想通了。

  比起大明一年几十万两的商税,还包括关税在内,大汉光是商税半年就有四千余万,已经非常了得了。

  海关、常关税半年有三千一百多万。

  盐、茶、烟、酒、马等专营税收也达到三千三百多万。

  再加上半年四千多万的工商税,这几项合起来已经超过一亿了。

  仅凭这些税收,都差不多够军费开支了。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