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3章 后 宫_明末称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许多大臣一直上书,要求罢除司礼监批红之权。

  可刘钧没有同意。

  并不是刘钧昏庸。听信奸佞。而是司礼监太监们的批红之权,并不如外面大臣们所说的那样可怕。实际上,除非皇帝是那种几岁的孩童,要不然。司礼监太监们虽有批红之权,其实这个权利也是受到极大限制的。

  内阁和司礼监,一个有拟票之权。一个有批红之权,在刘钧虽然保留了总理处,但没有了辅政大臣后,总理处只是相当于一个廷议。

  内阁大学士们的品级提升,更加言正明顺的拥有宰相之权,不过却是群相制度,互相之间有监督制约。

  但司礼监不同,他们哪怕有批红之权,但也只是代批之权。司礼监秉笔太监其实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他们根据皇帝的要求,对奏章代批。实际上,他们每一个批示,那都不过是在传达皇帝的旨意而已。

  皇帝政务繁忙,光靠刘钧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而宫中有又特殊性,不能有外臣入内。因此在前廷,会有大学士、中书、翰林们协助刘钧,可到了后廷,就只能依靠太监们协助了。

  虽然史书上太监们的名声最恶,可实际上,太监乱政固然有放纵之恶,但太监们也是给予皇帝很大的协助的。只不过太监跟朝臣们天然是敌对关系,而史书又是由官员们书写,因此才有此恶名。

  刘钧倒也没有想为太监们洗白的意思,事实上,刘钧登基之初,就已经下过旨意,将天下各地的太监召回,不再派太监监军、收税、打理皇庄、皇店、官店、官田等。

  太监只负责宫内事务,宫外也只保留了一个东厂。

  宫内的二十四衙门,都大为压缩裁减,许多并非特别重要的机构给予裁并,对于部份业务,能交给外面的就直接交给外面。

  而现在,刘钧正在计划着一个新的决定。

  准备进一步精简裁并太监机构,同时裁撤大部份太监,让那些年老的、有病的都出宫。有家人的送回家乡,以后每月给养老金,没有家人的,则由朝廷出钱建立养老院,安置他们。

  甚至部份年青的,同样也要裁减大半,有家人的,允许自谋出路,给遣散费。没家人的,朝廷安排工作。

  刘钧这个时候要裁减太监,也实在是因为太监数量太多。

  宫里太监过万,而最近各地的前朝宗室王府废除,各王府里的太监也纷纷被送回京,加起来数量甚至过两万,比宫里的还多。按规矩,本来各王府太监是有定数的,可许多王府都是违制。

  因为明末之时生活艰难,许多活不下去的人就自宫。毕竟比起饿死,自宫后进了宫,起码还能混口饭吃,甚至说不定还能混的很好。

  往往朝廷要招太监的时候,民间就动不动有数千人自宫求进。

  有一次甚至因为朝廷只招了千余人,结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