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7章 平西伯_明末称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二是在选用上,会推候选人名单上呈,由皇帝确定人选,最终任命结果既可以是会推所选之人。也可由皇帝另选他人。这种规定本身便界定出了两种意见上的分歧空间:众官员在提名候选人时可能存在的意见不同;皇帝在进行最终决策时与众官员之间可能存在的意见不同。

  崇祯在位之时,曾经用过一种相当奇特的方式选用高官。先由大臣们会推出几个侯选人,然后他再把这些侯选人的名字写在纸上扔进金瓶里。然后采用抽奖一样的方式,最终摸到的就是选用者。

  在刘钧看来,会推本来也是一种集思广益,推举贤明的好制度。但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明代的会推制度,使得在大明重要官僚的任命过程中,大小官员都得以参与其中,用人意见得以表达。

  但是如此一来,牵涉到的派系太多,特别是到了明后期后,党争厉害,会推便沦为党争的悲剧,会推本身所包含的意见分歧空间,便渐渐沦为意气之争党派之争,使得朝中的纷争更严重。

  崇祯时,比较严重的会推争斗就是钱谦益与周延儒和温体仁的斗争了。当时会推阁臣,东林领袖钱谦益成为侯选人,而周延儒和温体仁二人未当选,两人便以结党和科举舞弊为名攻击钱谦益,最近使得钱谦益失去入阁的资格,并被问罪,周延儒则得以入阁。

  如今朝中,自周延儒死后,原来的江北党也纷纷做鸟兽散,不是加入到了吴甡的江南党,就是倒向了刘钧的楚党。

  刘宗周一走,中立的那些官员也是群龙无首。

  若是搞会推,肯定又会变成一场激烈的党争。

  不过吴甡既然把会推制度搬了出来,那刘钧也无法拒绝。不过按这制度,最终会推出来的侯选人最终裁定选用资格,却依然还是在两位代天子执政的顾命大臣手里。

  因此说来说去,吴甡其实就是多此一举。

  按会推制度,现在需要会推的官职主要有三类,一是京官系统中的重臣,包含内阁阁臣、各部尚书、侍郎、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等。

  第二类则是中央特派地方大员,包括总督、巡抚、巡按。

  第三类则是地方的高级武官,包括提督、总兵、副总兵。

  在此之前,这些尚书侍郎督抚总兵等高级官员的选用,都是总理处会议上四顾命大臣商议选任,群臣商议。

  现在吴甡却又提出要廷议会推,摆明就是想要挑起争斗了。

  “元辅考虑周到,那就依元辅之意,举行会推吧。”刘钧微笑着答道。时至今日,他在朝中也并非孤身做战了。

  第二天一早,总理处召开会推廷议。

  会议由吏部尚书郑三俊主持,参会的有内阁六名阁臣,以及六部尚书和通政使、左都御史、大理寺卿九位大九卿,并在京五品以上职官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