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7章 西京变(十九)_大唐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住阵脚。这虽是两军对阵之常例,却也是阵列而战中极重要的一环——以羽箭落地之处为己方弓手标识射程,同时估算出军阵下一步前移的距离,确保本阵不在对方箭雨覆盖之内。

  但营州军在这个过程中耍了个滑头,他们“射住阵脚”的弓手所持为普通弓,而非白狼山版的“英格兰长弓”!自从研制出单体长弓后,营州军后勤部门便积极进行改进,因为原有第一批长弓并没有对弓体进行晒干、封釉等手续,所以弓体寿命较短,那些长弓已经逐渐淘汰,第二批长弓单制作弓体的过程就耗时半年,再加上望山、胶筋等处的改进,不仅寿命延长,射程也更远了。

  朱承玉骑在马上仔细看了看营州军的军阵,又看了看对面飘扬的将旗,不觉很是惊讶,向左右问道:“不是说契丹兵么?怎么是唐军?唐军怎么来了?他们竟然有余力顾及到这里,哎呀……好生奇怪,也不对,有很多契丹人,怎么唐军和契丹人联合了?这几年他们不是相互视如仇寇么?咦……将旗上是营州都督李!大唐什么时候重开营州都督府了?……”他已经被眼前的一切搞得头脑晕涨,语无伦次了。身边左右军将也都是目瞪口呆,完全无法回答朱承玉的问题。

  不过好在看上去对方人数不多,似乎只有两三千人,自己这边几乎三、四倍于敌,这却让他放下了不少心思。

  “谁愿上前致师?”朱承玉环顾身边,却无人应答,他没好气的随手点了一将,却是别将金寅直,金寅直不得已,只能缓缓催动战马,越众而出,骑在马上却弓着身子,时刻准备策马回逃。

  “致师”是先秦时期两军对阵之时常用的手段,大意是派出一将上前彬彬有礼的问候对方:贵军安好!你们远来辛苦,让将士们都歇一会儿吧,趁大伙儿歇息的工夫,你们派一个人出来,和我单挑,以让三军观礼之类云云。

  但以武将单挑的形式来开启战斗序幕到了如今已经不流行了,这个时候的“致师”,仅仅是上前质问对方来意,痛斥对方不厚道,同时申明己方占有大义,这种“致师”相比先秦时期而言风险要小很多,因为一般来说不存在动手问题,所以壮烈的可能性不大,但也没多少人愿意去了。因为两军阵前出头露面,意味着很有可能被对方盯上,战事顺利还则罢了,一旦战败,有可能成为敌军追击的主要目标。甚至在极端情形下,这种“致师”同样存在横死当场的可能性,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演义话本中流传的三国经典案例——诸葛丞相阵前骂死王郎。

  当然,这种极端案例非常稀少,恐怕百年不出一个。但百年不出一个,那两百年呢?三百年呢?很遗憾的是,别将金寅直面对的是李诚中,所以碰到了这种极端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