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四章:产能_工业之流光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最开始设计这条生产线的时候也不是做镜片这种小部件,后来进行改造之后,虽说也能够生产镜片,但是效率始终不高。真正要想提高生产,还是要使用专门的生产线之后才会有质的变化。

  说起来,现在的蜀航光学都还没把透光厂那边的生产线采购资金全部付清,居然就想着又要扩大生产,这汪正国的心也算是够大的。不过仔细想来,这种选择似乎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相同的想法其实并非汪正国有,屠珍英作为蜀航的中高层,同样也清楚地知道下半年蜀航生产计划到底有多紧张,若是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快完成生产线的扩张。

  不过在生产线扩张之前,至少还有一个月以上的产能需求空窗期,而这段时间的订单缺口却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甚至已经是火烧到眉头的大事。

  “生产线的新建是我们必须要提上日程的事情,但新生产线不可能再像我们之前那样直接有现成的机器,也不是蜀都同城之间运输。从确认采购,到机器生产单位安排生产,再长途运输到蜀都,安装到位等等耗时,预计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绝对不可能到位,所以我提议从现在开始,生产部门加班。”

  单位效益好,有些加班什么的,其实也还算是好事,很多时候怕的就是不加班,作为一家做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单位,不加班可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所以加班是一件让人又爱又恨的事。

  蜀航光学的作息时间都是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所谓朝九晚五其实说的也差不多,每天就这么点儿工作时长,算一算确实还存在很大的效率提升空间,现在是特殊情况,必须要狠狠地“压榨”工人的劳动能力。

  作为黑心老板,汪正国倒是不管那么多:“说的是有些道理,现在的工作时常确实太短,满足不了订单缺口,那我们就提高每周的工作时长,现在正好是夏天,早上天亮得早,晚上也黑的晚。”

  沉吟了几秒之后,也可能是下定了决心:“我看早晨就提前一个小时上班,晚上推后两个小时下班,每天加班三个小时,一周下来就能够多出十八个工时,这样我们的产能多少还是能够提升大概三分之一左右。”

  八十年代国内还是实行单休制度,也就是一周上六天班,算下来确实可以增加十八个工时,这也算是一个解决部分产能问题的办法,然而就算每天加班,恐怕产能依依旧跟不上。

  也不是没有想过直接把周日也拿来加班,但这种事想想就算了,这个时候的共和国工人还真不是十多年之后的工人那样随你怎么压迫都行,只要把钱给到位就好,现在的工人多少还是对自身的劳动权益保障有些重视,你要是连每周的单休都剥夺,说不定他还真敢跟你闹起来,到时候吃亏的铁定是蜀航。

  那么三班倒是否可行?这又是一个不怎么好的馊主意,都说了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有压迫,适当的加班可以接受,这是为建设祖国而做出的奉献,但是不分白天黑夜的三班倒,这和资本家剥削有什么区别,已经是妥妥地背离社会主义了,这肯定不行。

  “调整生产计划之后要是依旧不能满足订单,那就适当地限购。我们现在也没有太好办法,情况只有这样,到时候好好地同采购员们解释一下,我相信他们应该能够理解,现在国家大环境都是这样,工业品生产从来都是供不应求,他们作为采购员应该早就习惯了。”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