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章:蜀航_工业之流光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数目了,在八十年代绝对不可小觑。

  刚好这笔钱可以用于生产线购买方面,算一算作为定金倒也够用,毕竟这生产线已经报废,考虑到国企变卖废旧设备的时候从来都是按照白菜价计算,更何况还有廖伟华这个透光厂的内应帮着死命压低生产线价格,可想而知的是这条生产线会廉价到什么程度。

  文总师对蛤蟆镜生产工作并不关心,他也没那个时间和精力管太多,只要汪正国确定现在已经准备就绪,不需要再担心其它的问题,他自然就不再多关心基金的事,仅仅只是随口问了一句。

  “基金方面有了正式的身份,那你这次打算给从事眼镜生产的工厂取什么名字,以后倒也好有个称呼。”

  在共和国,名是取一件大事,特别是给工厂取名,就更讨一要个喜庆。对此,汪正国有自己的想法:“蜀航光学,蜀都、航空、光学三元素,这是我们眼镜项目能够成功落地的关键,所以我给它取名蜀航光学,听起来也挺顺口。”

  “蜀航光学”寓意简洁明了,之前已经同刘教授、老张、甚至屠珍英都商量过,众人也都觉得还不错。事实证明,但凡是大家都说好的,自然就是能够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审美的,文总师听了也点头称好。

  这次他已经把东风请来,终于有一个能合法从事光学器件生产的身份,真要说起来,文总师的心里还有一些小心思:上次火车上的会谈实在太深刻,他后来还特意关注了国内座舱盖方面,越打听之后才越清楚地知道,要论现在国内在战斗机座舱盖方面理论知识最丰富的人,汪正国绝对能排上前几名。

  既然有这样的优势,现在又刚好从事光学器件的研发与制造,生产的民用眼镜简直堪称暴利,相信要不了多久的时间,蜀航光学就能积累起强大的资金优势,再加上汪正国背后还站着蜀大光学实验室,技术能力肯定也不俗。

  或许,国内在战斗机座舱盖研究方面,要想成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汪正国这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希望,毕竟这蜀航光学还是挂着航空背景,只要能够率先研制出先进的战斗机座舱盖,那么要想跻身新歼的零部件供应商体系,似乎也不是不行。

  正好文总师也打算在新歼项目实行总师负责制、子系统招标制等全新科研体系,若是汪正国这边能够迅速拿出令人满意的成果,这自然就是一个可以拿出来做正面教材的案例,对于新的飞机科研体系建立,必将起到巨大地推动作用。

  “蜀航光学,看来你这终究是脱离不了航空背景喽。这样,我先给你透一个口风,只要你这边蜀航光学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其实你完全可以凭借着现在的航空背景,加入到航空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当中,之前你说战斗机座舱盖的事,我一直很期待,希望你能够把全新的第三代战斗机座舱盖技术带入我们的航空生产体系中。”

  咋一听这话,就连汪正国都有些蒙,这又是什么情况?

  让自己参与航空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当中,还研制下一代气泡座舱盖,这似乎有些太过于突如其来,虽然他知道未来的座舱盖路线,甚至还清楚一些技术细节,但这样赤果果地跑去抢透光厂饭碗,真的好吗?

  努力消化刚得到的消息,到现在都还有些不敢相信,小声地再次询问:“让蜀航光学研制下一代座舱盖技术?说实话,那东西我倒是有信心能做出来,但您确定要让我参与到新歼项目,蜀航光学并不是经验丰富的军品供应单位,到时候能通过审核吗?”

  新歼项目是未来十年之内,国家在歼击机研制方面唯一的新项目,同样也将是从二代机到三代机的巨大跨越,各种新技术都将大量上马,因而只要能够拿到一个子系统项目,就已经足够子系统分包单位未在来十年的军工行业整体低迷环境下顺利挺下去。

  由此可见,不久的将来在十号项目子系统竞标上会多惨烈,像座舱盖透光件这样的新技术,肯定是群狼环视,至少光汪正国所知道在西南地区的飞机透光件生产单位,就远不止123厂旗下的透光厂这一家。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