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一七章 新时代的大学(上)_王朝伪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办的有些操之过急了,只怕会后力不足。朕以前曾经提过开工商科考试的事,但那时时机还有些不成熟,今天萧雨明提恩科的事让朕把那件事又想起来了。”

  “皇上的意思是让新技局再开工考招揽能工巧匠?”曾楚卿第一个问道,“皇上圣明,这些日子朝廷拨款资助新技局革新农工技能,已经有些名堂了,能工巧匠们革新出了不少新东西。据陈淼大人前些日子在路上说,新技局有几个工匠弄了种新炉,可将铁器烧制的更加坚固,而且不易生锈,且耐磨损,可以与古时候的百炼钢相媲美了,现在新技局正想着将这种新炉在朝廷的铁场试用,若是能造出农具兵器必能好过原先的那些千倍,皇上起用陈侯爷当真是英明。”曾楚卿说完后下意识的看了看七王爷一眼。七王爷被拍的舒服,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陈淼为人机灵,主意多,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我学着曾楚卿的样也拍了七王一句马屁,七王爷顿时受宠若惊了,连连谦虚起来,说什么是我调教的好,我笑了笑不置可否,转头对他问道:“朕前些日子说要给陈淼赐婚,七王妃一直也没提这事,朕看着是不是挑花眼了?七王觉着苏州徐家的那个闺女怎么样?你要没意见,这事就这么定了,陈淼也满意不是。”

  刚才还在说新技局的事,我突然话头一转说起了陈淼的婚事,七王爷一时还转不过弯来,愣了愣才说:“噢,那个闺女是官宦世家之女,而且又是皇上定下的,臣没有意见。”

  “那就好。刚才曾楚卿提新技局的事,朕说的还不是这个意思。”我一瞬间又把话题转了回来,“朕已经让卢斯特回佛朗机招纳能工巧匠,这老家伙一时半会还回不来,不过其他那几个红夷倒是从江南找了些人才回来,朕在金陵时召见了一次,看着还不错,所以就发到新技局供职了。不过朕看这些红夷虽然在一些器造工商的事上有些道道,但靠他们终究不是个长法,再说他们能来几个人,对我大汉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而且我朝的巧匠其实一点也不比他们差的,只是工匠们的规矩向来是父子相继的,这个做法要想搞什么革新只怕是难,而且要是传到个不成器的儿孙手里,再好的手艺恐怕也要失传,实在是可惜了。所以朕想着若是有个法子把这些手艺传开,并且不使工匠们藏私就好了。”

  “皇上所说的事倒也可以解决,圣人之学传布天下靠的是教书受业,大汉上下除了官学以外,各地不乏书院和私塾,这些书院和私塾乃是私人的,能够为继靠的是学生的孝敬。其实工匠们也可如此,现在也不是没有授徒的工匠,只是他们多为私家作坊师徒关系,师傅对徒弟的盘剥就不用说了,所以这规模便大不了,朝廷若是能发政令让工匠们也象书院私塾那样传业授徒,那些工匠能得孝敬,吃喝不愁,这事就可解决了。”方明德接道。

  很好嘛,方明德说的已经是私立技术学校的雏形了,看来低估古人对新事物的发现能力是一种错误做法。我以后可不能再这样了。

  “方明德说的好。”我赞许的点了点头,“不过按私塾性质来办恐怕也有不妥的地方,工匠不同于教书先生都教圣人书,所教的东西各有不同,难免形不成规模,那样还是与以前没什么两样。既然朝廷开新技局已经招揽了不少能工巧匠,而且也有不少西洋人为国效力,咱们不如出资办些官学性质的工巧传授机构,让巧匠们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如此一来懂的人多了,而且又能把各家技能融于一体,将来必然有更多的革新出来。工巧可以如此,其他什么经商的道道也可以这样办,招上些天资聪颖的少年由朝廷供养起来,再请些经商能手传授经商之道,岂不可以为朝廷的器造场培养些经商的人才?这些东西与太学教授圣人文章不同,那就不叫太学好了,就叫……大学。”我终于说出了个现代词汇,心情舒畅啊。

  “皇上说的有道理,臣也有个想法请皇上圣裁。”在议事大臣中不大说话的马树华插了句嘴。

  。VIP中文_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