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海水直下万里深_七侯笔录(笔冢随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的特征,爷爷说得果然没错。”小榕的语气不觉兴奋起来,握住罗中夏的手不觉攥紧了些,“《梦溪笔谈》里曾有提及,沈括一生最为得意的烟墨发明,恰好就叫作延川石液。我们所处的墨海,只怕都是这延川石液研磨出来的呢!”

  罗中夏道:“可我们要怎么摆脱这些石液,去找韦势然啊?”石液也罢,烟墨也罢,光知道这些名字,对于解决当前的问题,并没什么实质意义。

  小榕伸过手来按在他的胸口,没头没脑地问了一个问题:“墨是用来干吗的?”

  “用来写字。”罗中夏有些莫名其妙。

  “是的,用来写字,可怎么写呢?”

  “用毛笔啊……呃?”罗中夏一下子也明白过来,小榕的指头轻轻敲了下他的胸腔,“笔墨成字,纸砚载文。想要解开墨团,自然就得用笔啊!这延川石液的墨海,我猜并非实体,乃是沈括残留的元神所化,所以只能用笔灵来破开。倘若没有笔灵,就算强行闯入里洞,只怕一落下来便会被活活闷死呢!”

  罗中夏“嗯”了一声,试着运起胸中青莲,青莲笔听到召唤,振奋而出。说来也怪,青莲一出胸口,四周的石液墨海立刻朝它涌来,萦绕在笔端久久不散。

  “爷爷说高阳里洞非持笔灵者不得入内,原来就是靠这个办法来筛选。”小榕喃喃道,罗中夏心中疑云更盛。小榕说她自己进不得高阳里洞,可她明明自己有咏絮笔,为何一直要靠着青莲笔来驱赶墨海呢?

  这时小榕又握了握罗中夏的手道:“这片墨海既然是延川石液,那么用沈括的本诗便能解得更快。我念一句,你学一句。”罗中夏点点头。小榕凑到他耳边,启唇轻读,一串银铃般的美妙声音直入耳中:“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这是沈括所写的咏墨诗。当日他巡阅鄜、延二州,发现当地有黑水流出,燃烧后产生的烟灰收集起来,可以制墨,且墨质远高于松墨,遂召集人手大举制造,并命名为“延川石液”。他对此发明十分得意,自言“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并赋诗一首,留于笔谈之中,就是这一首《延州诗》。

  此诗就造诣立意而论,不算上乘,只是应景之作,但用于高阳里洞的石液墨海之中,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随着罗中夏口中念出《延州诗》,青莲笔在半空开始以舞蹈般的优雅姿态往复书写,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握住,在墨海中肆意挥毫。罗中夏的灵魂中寄有怀素禅心,因此太白的青莲笔飞舞起来,隐然有怀素狂草笔势。

  随着《延州诗》一句句吟出,青莲笔青光绽放,四下墨海仿佛被笔毫的毫尖吸引,化作阵阵墨涛,被青莲笔牵引着来回旋转。整片墨海流转的速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