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五章 此心郁怅谁能论_七侯笔录(笔冢随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月光’,倒真有思乡的感觉。”

  鞠式耕呵呵一笑,手指一弹:“此所谓望文而生义了。”

  罗中夏一愣,自己难得想装得风雅些,难道又露怯了?可这句诗小学就教过,平白朴实,还能有什么特别的讲究?鞠式耕把眼镜戴了回去,轻捋长髯,侃侃而谈:

  “唐代之前,是没有咱们现在所说的床的,古人寝具皆称为榻。而这里的‘床’字,指的其实是井的围栏。”

  “×……”罗中夏听着新鲜,在这之前可从来没人告诉过他这一点。

  “其实如果想想后面两句,便可豁然明了。试想如果一个人躺在床上,又如何能举头和低头呢?唯有解成井栏,才能解释得通。李太白的其他诗句,诸如‘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等,即是旁证。所以诗人其实是站在井边感怀,不是床边。”

  罗中夏搔搔脑袋,刚才拿着这首诗战得威风八面,以为已经通晓了意境,想不到却是个猴吃麻花——整个儿蛮拧。

  “读诗须得看注,否则就会误入歧途。倘若与原诗意旨相悖,还不如不读。”

  鞠式耕正谆谆教导到兴头,病房门“吱呀”一声开了,大夫和一个护士走出来,叮嘱了几句就匆匆离去。罗中夏如蒙大赦,赶紧跟鞠老先生说咱们快进去吧,鞠式耕无奈,只好拿起拐杖,推门而入。

  这间病房有三四十平方米,周围的墙壁都漆成了轻快的淡绿色,窗帘半开半闭,透入窗外溶溶月色。房间中只有病床和一些必要的医疗设备,显得很宽敞。郑和平静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脸上罩着一个氧气罩,旁边心电监视屏幕的曲线有规律地跳动着,形象地说明病人的状况很稳定。

  鞠式耕站在床头,双手垂立,注视着昏迷不醒的郑和,嗟叹不已。郑和身上盖着一层白白的薄被,罗中夏不好上前掀开,只好在心里猜度他的身体已经被侵蚀成什么样子了。

  虽然两个人关系一直不好,但看到郑和变成这番模样,罗中夏也不禁有些同情。

  大约过了两分钟,鞠式耕腾出一只手,轻轻拍了拍床头铁框,语有悔意:“只怪我昨天要他代我验笔,今天才变成这样,可叹,可叹。”

  “验笔?”

  “对。你可还记得那支无心散卓?昨天郑和说可以帮我去查一下来源,就带走了,不想就这样一去不回。”

  罗中夏立刻明白了,接下来郑和带着无心散卓笔去墨雨斋找赵飞白,结果那个倒霉孩子却撞见了秦宜,以致遭此横祸。鞠式耕纵然是当世大儒,也肯定想不到,那支笔近在咫尺,已经散去郑和体内了。

  这些事自然不能说出来,罗中夏小声顺着他的话题道:“人总算捡了条性命回来,只可惜那管笔不见了。”

  鞠式耕重重蹾了一下拐杖:“咳!为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