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哭出来是好事_定河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到这里,黄琼语气又是一变,对着三人道:“告诉不要总是盯着科举。礼部更不是,整日里面只是到了科举,才出面组织的。让礼部那些大爷主动的向外走走,多设置一些书院,为那些贫穷人家的孩子,提供读书的机会。读书的人多了,国家开科取士的可选的人才也就越广。那些贫家的孩子,即便失去了土地,但读书识字总是有其他机会可选的。”

  “如今天下,读书人出身越来越向着富庶人家靠。因为负担不起束修,贫穷人家的孩子,就算再出色,读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看看每次科举选中的进士,大部分出身最低的也是一个小地主。家中没有个百八十亩地,都供不起一个读书人。朝廷对那些中秀才之后有贴补,但还有中秀才的童生,朝廷没有任何的贴补,更何况朝廷也是贴补不起的。”

  “既然这样,那朝廷为何不在每一个县都设置一个学堂,提供伙食和住宿,让那些贫家子弟免费读书。不仅教授识字,也教授一些记账、算数、算盘等方面的东西。哪怕只读一两年,对于这些贫家的孩子,也是一个提高。那些年过五十的老童生,也可以聘到这样的学堂任职吗。即可以挣一些钱粮,以养家糊口。也可以让那些贫家孩子有读书的机会。”

  黄琼的想法,让在座的几位重臣无不一脸苦笑。而黄琼也知道,自己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还是骨干的。开学堂,让所有孩子都去读书的想法,根本就不现实。别说朝廷负担不起了,便是那些孩子的父母都未必答应。好不容易把孩子养的能帮上手了,去读书不就少一个劳动力?更何况,这天底下,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读书读的倾家荡产,连老婆孩子都养不活的人。

  有了前车之鉴,很多普通的人都认为,让孩子读书没有啥用。好好伺候家里的二亩地,将来在讨个老婆,为家里传宗接代才重要。除了少数的人之外,对于这个天下大多数的百姓来说,两餐一温才是最为现实的。即便是那些坚持到最后的,恐怕更多的是盼着当官之后,不仅会光耀门楣,还可以全家上下一同改善生活。千里做官,只为吃穿吗。

  只是这些东西,又哪里能是短时间之内改变的。便是一国之君,也只能小心翼翼的一步步来。治大国犹如烹小鲜吗。自己原本以为只要锐意进取,便可以脱胎换骨。可真正做到了这个位置上才知道,面对着一个已经运转了上百年,处处散发着腐朽气息的庞大机器,也只能一步步的来。那个零件坏了,便想法子更换那个零件,修修补补的勉强维持运转。

  若是想要做一次,彻彻底底改造的大手术,却是难上加难。这些年老爷子日夜操劳,却也只是勉强维持和推动,这具庞大和老旧,一旦遇到意外,便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