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0章 困难时期过去_穿越第一件事,截胡秦淮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60年7月至9月期间,苏联单方面撤走了1390名专家,中苏关系陷入僵局。

  再加上国内的天灾人祸,更可谓雪上加霜。

  自从进入1960年春,粮荒问题日渐严重,为了能用有限的粮食做出更多的饭,

  许多地方还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增量做饭法”先进经验交流会。

  针对这种“先进经验”,有些干部群众对此表示怀疑:

  “无土不砌墙,加水不能顶粮,出的最多,也不过是多加点水而已。”

  但由于现实原因,这种“食用增量法”还是被要求推向全国各地。

  而且,由于口粮标准低和副食品严重短缺,一些人摄取热量不足,患上了浮肿、肝炎等疾病。

  鉴于农村严重缺粮的紧张形势,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各地降低口粮标准。

  同时大搞瓜菜,大搞副食品,大搞代食品和代用品,正式提出了“低标准、瓜菜代”的要求。

  所谓的代食品,是指人们用于充饥,但在正常年月不作为食品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化学合成物等。

  这时期的代食品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农作物类代食品,包括农作物的秸秆、根、叶及壳类,以及薯类作物的叶、茎、根等。

  第二类为野生代食品,是指野生植物的秸秆、根、叶、皮、果实等。

  如榆树叶、树皮、芭蕉芋、蘑芋、野苋菜、洋槐叶之类。

  第三类为小球藻、红萍等浮游植物,这种最初是用来当猪饲料的。

  第四类指合成类代食品,如人造肉。

  相对于前三类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因此也被称作精细代食品。

  不过许多代食品,几乎没有什么营养,仍难以遏止浮肿病和非正常死亡的发生。

  相比乡下,城里的副食品货源进一步紧张。

  由于后续货源无望,对居民不得不停发肉票,只能供应部分特需、病人、产妇、托儿所等。

  粮票自然炙手可热。

  1市斤全国通用粮票黑市价格4元,1市斤四九城面票黑市价格5元,可谓翻了几倍。

  除此之外,蔬菜也被正式划为“国家二类商品”,实行凭票限量供应。

  凡是在京有正式户口的,每人每天供应鲜菜2两(100克),萝卜、土豆、白菜等任择其一。

  但有时出现凭票也无菜可买的情况,仍可持票买到腌菜或咸菜。

  除此之外,葱、蒜、副食调味品、糕点、糖块也采取按人口分配,限量供应或凭票证供应。

  等到1961年底,四九城又发行“工业券”,除凭证和凭票之外的商品皆凭券供应。

  工业券发放是在职人员按其工资收入比例,平均每20元工资配一张券。

  购买范围较广:毛巾、毛毯、毛线、手帕、电池、轴线、铁锅、铝盆、铝饭盒、搪瓷面盆、搪瓷口杯、搪瓷便盆、线手套、铁壳暖水壶、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