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9章 湖广风云起_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邦华盯着手里的公文看了又看。

  上面写明让杭州府、苏州府在十天内准备五万石粮草,然后根据锦衣卫的命令伺机送入湖广。

  购买粮草的钱由锦衣卫出,不用地方衙门负责。

  由于筹粮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这种事只能交给地方办理。

  李若琏找到他也算合情合理。

  “李若琏,你有钱吗”李邦华放下公文,随口问道。

  “我没现银,但是有银票”李若琏从怀里抽出一张银两拿在手里晃来晃去,“大明钱庄南京分庄已经筹建完成,第一批银两也已运到,我只需凭借手里的银票就能领取相应的现银”

  “哦钱庄由何人负责”

  “不瞒阁老,大明所有钱庄都是锦衣卫负责日常业务,东厂负责管账,地方衙门负责管理存银,司礼监负责查账”

  李邦华点了点头,对崇祯的管理能力愈发佩服起来。

  管理的精髓在于放权和互相监督,而不是单纯的信任某一个人或者群体。

  崇祯确实是这么想的。

  他设立大明钱庄南京分庄时考虑了各种因素。

  首先钱庄是对外的,太监们肯定不适合抛头露面,再加上钱庄有收集情报的任务,所以他让锦衣卫负责对外业务。

  为了防止锦衣卫私吞钱财,他让东厂负责管账。

  钱庄有大量现银,如果自建银库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业务多还好,业务少的时候钱庄会陷入亏损。

  综合利弊后,他决定把钱庄的钱放入南京应天府的银库,这样将成本转嫁后可以保证钱庄不亏损。

  严格意义上来讲,钱庄是崇祯成立的第一个国营企业,也是最后一个国营企业。

  是的,他没有建立其他国营企业的打算。

  国营代表着垄断,垄断不但影响经济运行效率,还会阻止科技进步。

  想发展科技必须引入竞争。

  崇祯根本不担心经济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小黑板:经济命脉一般指对国家非常重要的行业。

  大明朝现在的经济命脉是农业

  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民和农业都是大明朝的重中之重。

  除了农业,剩下盐、矿,朝廷都严格把控。

  适合远洋贸易的丝绸,瓷器等行业也都在朝廷的掌握之中。尤其是瓷器一行,官窑的瓷器制作水平领先民间好几个版本。

  崇祯不想搞国营企业还有一个关键原因,那就是一旦大明朝的国营企业多了,相应的员工也会增多。

  在那个时代,这些人都是特权阶级。

  能不能真心给朝廷办事放到一边,他们得到权力后肯定会想方设法欺负压榨百姓。

  这是崇祯所不能容忍的。

  在心里称赞完崇祯后,李邦华拿出钦差大印,郑重其事地在上面盖了章。

  李若琏心满意足的收好公文,目光再次看向桌子。

  盘子里还有一半糕点没吃完呢。

  李邦华嘴角抽了抽:“李若琏你别光盯着吃的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