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1章 欲成大事,需破三贼_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军帐内,众人声音气冲斗牛,震得中军帐的门帘瑟瑟发抖。

  李自成站起身,倒背着手左右踱步。

  等众人声音平息后,他语气坚定:“好此战若胜,则明廷江南财富尽归我大顺若败,则退守陕西,与明廷分而治之。”

  “众将听令”

  “请皇上下旨”刘宗敏站在最前面,带头说道。

  他说话的同时情绪激昂,动作夸张。

  “请皇上下旨”其余人不甘示弱,跟着喊道。

  “刘宗敏”

  “臣在。”

  “你领右翼两万兵马,三天后攻打灵璧县,随后攻泗州。攻下泗州后将洪泽湖附近的渔船尽数征用,然后操练水师,做出攻打扬州的假象。”

  “镇守淮安的刘肇基得知消息后必定出兵驰援,你要想办法将其击败。”

  “臣领旨”

  “袁宗第,朕给你一万大军。在宗敏攻打灵璧和泗州的时候,明廷必然让驻守在宿迁的仆从善南下支援,宗敏负责围点,你负责打援”

  “臣,领旨。”

  “谷可成,你领一万兵马攻打凤阳,想办法把驻守在凤阳的马士英引诱出来。”

  “刘西尧,你领一万兵马在谷可成身后埋伏,一旦马士英轻敌冒进,你们合而攻之”

  “郝摇旗,刘体纯,朕给你们一万兵马去攻蒙城县,攻下后原地休整,防范西面来犯之敌。”

  “西面”刘宗敏有些疑惑,“西面的襄阳和承天府都在咱们手中,臣以为不必在此浪费兵力驻防。大军行军的话,没办法绕明军小股部队即便能绕过这里,也不是我军的对手。”

  刘宗敏说的不无道理。

  行军打仗天时地利尤为重要。

  天时无法控制,地利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地势越开阔,越有利于行军。

  以一万人为例为了方便计算,接下来用现代单位进行计算。

  每天行军四十里,耗时八个小时。

  平均每小时行军五里地左右。

  在狭窄的道路上四人一排,前排和后排间隔一米。

  一万人全部通过的话需要一个小时。

  排的话需半个小时。

  十六人为一排仅需十五分钟

  这还仅仅是行军时效的问题。

  如果让两支队伍打仗,后者都摆开阵型发起进攻了,前者的士兵还在行军。

  高下立判

  同理。

  通过某个地点的时间越短,留给对方探马反应的时间就越短。

  奇袭对方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这一系列的问题更加说明了地利的关键性

  李自成轻轻摇头:“李先生和红娘子不会固守承天府和襄阳,他们会在关键时刻撤离,去做另外一件大事。”

  大事

  刘宗敏抬头与其他人用眼神交流一番,没有继续追问。

  李自成是大顺皇帝,他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见其他人没有异议,李自成继续说道:“其余众将与朕一起,出兵凤阳”

  “遵旨”

  众将领命后离开中军帐,各自回营准备。

  刘宗敏留了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