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3章 衍圣公孔胤植_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知县大人的话,城中百姓要求打开城门,不许阻拦他们进城出城。城外也聚集了不少百姓,要求进城交易。”县衙差役毕恭毕敬的回答道。

  孔弘毅眉头紧锁。

  自从得知建奴攻下潍阳后,他便下令让全城戒严,防止被建奴突袭。

  可一连封城十多天,也没看到建奴的影子。

  这下可倒好。

  城中百姓缺粮缺菜以及其他各种物资,城外百姓有粮有菜,商队运输了大量物资,却无法进城进行贩卖。

  民怨越积越深,导致百姓们开始在县衙前聚集。

  “废物全是废物”孔弘毅站起身,在县衙里面来回踱步。

  踱步的同时,他不停地看向大堂后面。

  表面上他看的是一堵墙,实际上看的是墙后面的孔府内宅。

  那里住着一位他惹不起的人物:衍圣公孔胤植。

  孔府有九进庭院,三路布局。分别是东路,西路和中路。

  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花园。

  衍圣公就住在内宅之中。

  按理说知县贵为一县之主,对衍圣公只需敬佩即可,不必惧怕。

  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

  早在唐懿宗时期,朝廷为了方便管理孔府事务,便任命孔氏四十代孙,文宣公孔续为曲阜县令。

  唐朝开元年间追封孔子谥号“文宣王”,孔子后裔封爵“文宣公”,宋袭唐制。

  随后曲阜县令一职便和文宣公的爵位一起世袭。

  宋至和二年,宋仁宗改封至圣文宣王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

  孔宗愿被封为第一代衍圣公的同时,也世袭了曲阜县令一职。

  这个世袭制度一直延续到元大德十一年。

  孔思诚袭封衍圣爵位,因支庶袭封,为族人不服,后又被解除爵位,但是保留了世袭知县。

  自此,衍圣公和曲阜知县便不再是同一人。

  虽然不再是同一个人,但是衍圣公的爵位,以及曲阜知县的世袭制度被保留下来,直到洪武七年。

  查资料查的头疼

  洪武七年,时任孔氏族长孔泾控告世袭知县孔希大做不法之事,经调查有几件属实。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将孔希大免职,命孔克伸为曲阜县令。

  自此之后,曲阜知县由世袭制变为世职制。

  简单来说,之后的县令虽然依然姓孔。但并非靠血缘继承,而是靠衍圣公的保举产生。

  孔弘毅能当上这个曲阜知县,全凭衍圣公孔衍植保举。

  一旦外面的聚集的百姓吵到了衍圣公,他这个知县肯定会受到牵连。

  走了两步后,孔弘毅停下脚步看向堂外。

  堂外的百姓越聚越多,隐约间有乱起来的趋势。

  孔弘毅知道不能再继续等下去了,必须做点什么。

  打开城门

  他可没那个胆子

  百姓们挨饿不是什么大事,如果被建奴混进来,事情就麻烦了。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