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4章 误会_穿梭致富从1985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级良种才是300%的价格。

  也就是说其他同种粮食价格是一块,那么良种种子收购价就是4块。

  不过半干旱黄豆的蛋白含量高,所以在普通大豆价格之上,上浮20%,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浮动300%。

  不过现在大豆价格没法参考,太惨烈了,所以综合了一下给出了一斤五块的超高价格。

  西北会宁!

  这是一个极度干旱的地方,在这地方哪怕是有一口苦水井,也是很大的财富了,但是就这样一个地方,也养育了一代一代的人。

  这边人均土地面积其实不少,但是有一句话,十年九不收,就是说的这里。

  主产的是荞麦,粟米,小米,旱稻,豌豆,土豆。

  可以说是土豆养活了黄土高原的这些人。

  条件艰苦也造就了状元县的称号,在这里的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想要走出这个沟壑纵横的黄土地,只有读书一条路。

  在以前的时候,这里空中俯瞰下去,是一片黄色,不过在现代,伴随着气候变暖,大西北的降水量越来越多,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绿色。

  今年这边种植面积也是最大的,因为没有一个公司敢保底给价格让农户种黄豆。

  北疆种业公司与当地农户签订的合同是保证每亩收入二百块……。

  哪怕是在零三年,一亩地收入两百块,也是很低很低的了,但是这里的农民积极性很高,当然也不单独是因为给每亩两百的保底收入。

  更多的是因为这边的水窖,大部分是何贵当年捐助修建的。

  水窖就是把雨水储存在一个地窖里面,这也是为什么西北很多房子的房顶全部四周朝院子中间走水。

  因为这些水就是大家需要的,就这水窖里面的水都要计划着用。

  这里干旱到了一个什么程度,据说在以前这里的人一生只是洗三回澡,出生,出嫁,死亡,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走,这也代表了大西北人的淳朴心理。

  电视剧里面演绎的一罐清水就可以引起一个家庭剧震,这是真的。

  今年天气也不好,大家都习惯了,丰收的那一年的话收割农作物会收割到过年时候,因为地多。

  “啧啧,这奇了怪了,这大豆啊,晌午看着要死了,我还说今年白拿三千块呢,没想到居然居然还结果了。”九里湾乡下的一处村庄里面,几名老者在一颗白杨树下,一边抽烟一边闲聊着。

  “嗯嗯,恁就是不死,下午看着好些了,第二天一看,又活过来了。”

  “现在好了,最干旱的日子过去了。”

  “不过产量不是很高,一亩二百斤我看都悬。”

  “你那边向阳的地,产量低一些,我们那边背阴的估摸着有三百斤。”

  “这就不孬了,看看那些种荞麦,豌豆子的,啥也没有,早就旱死完了。”

  “咦咦,陈大你个驴日的,提溜的啥玩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