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五章:大王,杀不杀!_我掌华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月7日这一天,胡一飞早早就醒了。依然是晨跑十公里,才回到姨妈家。洗了个澡,换了套干爽衣服后出来,桌面上已经放着几个精致的凉菜,一盘晶莹剔透的水饺,还有几个水煮荷包蛋。

  今天不仅是他要高考,表姐钱程复读了一年,也跟他一样参加今年高考。出门前,姨父姨妈还将两人送到门口,嘱咐二人别忘了带准考证,一定要仔细、别紧张之类。

  表姐倒是珍重的检查了又查,胡一飞依然一副大大咧咧模样。他提前半个小时到校门口,没碰见什么熟人,整个县城的考场共有五个之多,胡一飞的考场分在楚才高中,并不在他就读的一中考试。他来的很准时,掐着点进校门,也正是这个时候,考场才放行,考生们一窝蜂的往教学楼里跑去。

  高考第一科,语文。

  两个监考老师走进来,边喝水边看表。

  第一遍铃响,才开始拆档案卷,然后宣读考场纪律,挨个检查考生的准考证,看看准考证上的照片,看看考生的脸。考前5分钟,开始分发试卷,监考老师高声提醒考生在考卷的指定区域填写考生姓名和考号,同时提醒考生响铃前不要答题。

  铃声一响,监考老师才喊道:“可以答卷了!”

  胡一飞心平气和展开试卷,第一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盐碱?箴言?呼喊?减员增效?感激涕零?B.阐述?弹药?禅让?肆无忌惮?殚精竭虑

  C.束缚?薄荷?簿册?赤膊上阵?博大精深?D.滇池?嗔怒?缜密?精卫填海?谨小慎微

  似曾相识的试题,也难不倒他。胡一飞提笔就答,用他心爱的“2B”在卷面上一勾,D,嘴角不自觉露出笑容,“嘿嘿,三分到手。”

  答题很顺利,选择题、阅读题,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古诗词解析,考的是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询问诗中“折柳”二字的寓意是什么?在十中是否占据全诗关键,为什么?

  标准的语文习题,内容也算简单。胡一飞想也不想,提笔而就。一直埋头答题,直到作文题时才顿了顿。看了看表,这才刚过四十分钟。没想到答卷这么快。他放下笔稍微放松一下,也不东张西望。半晌后提起笔,将注意力放在作文上。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