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3章 勤工俭学忙_重生民国当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这么轻描淡写,脑子里却划过一道闪电,留法勤工俭学在民国八年这可是件大事,巴黎和会又正在召开,文濠新闻集团正是奠基渴求人才的时候,这倒要想想做点什么好。若说这个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早于1912年,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张继等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当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力赞此事。

  俭学会在北京成立留法预备学校,送80多人赴法俭学,1914年受袁世凯政府的阻止,被迫停办。

  以后李石曾等在巴黎华工中试验工余求学,1915年发起组织勤工俭学会,1916年3月,在巴黎成立华工学校,蔡元培等人还亲自讲授课程。

  由于华工教育取得成绩,进而提倡国内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1916年6月中法两国人士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欧乐、穆岱等为了“发展中法两国之交谊”,促进中国经济文化之发展,在巴黎发起成立了华法教育会。

  1917年在国内也成立了华法教育会,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活动,事实上已成为该会的主要活动内容。

  北京留法预备学校也重新建立,并在长辛店、河北高阳县布里村、保定育德中学及成都先后成立各种各样的预备学校,为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在叶林前世,“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广大青年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压迫下,目睹国势危亡,面临教育遭到摧残,身受失学失业的痛苦。

  为了寻找救国图强,改造社会的知识和真理,同时受工读思潮的影响,大批青年投入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当时湖南新民学会积极赞助,组织会员和湖南青年参加,蔡和毛曾为此奔走联络。中国少年学会和天津觉悟社也都有成员参加。

  在1919~1920年间,先后共20批约1600多人到达法国。他们来自全国18个省,其中以四川(378人)、湖南(346人)、河北(147人)为最多。

  基本上都是16~30岁的青年。此外还有湖南教育界著名的徐特立,蔡和森、蔡畅和他们的母亲葛健豪一家,王若飞和贵州教育界知名的黄齐生甥舅,向警予等近20名女青年。

  他们到法国后,有的先工后学,有的先学后工,有的边工边读。据1920年8、9月调查,当时有四、五百人进入70多家工厂,还有的当散工、干杂活。

  约670人进入巴黎及各地30多个学校,其中多是首先补习法文,然后进入工业实习学校及其他学校学习。

  候工的勤工俭学生只靠微薄的维持费度日,生活极为艰苦。进入工厂后完全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和法国工人或华工一起劳动。

  每天8小时工作后还补习法文或学习工艺。他们受到法国工人、青年、友好人士的欢迎和关切,广泛地接触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实际。

  有些青年则着重锻炼自己,考察资本主义社会,接触工人群众,研究工人运动、研究社主义思潮和马主义。

  却不知后事如何?

  ……

  ……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