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一章 这就是基建狂魔!_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500千米,感觉这样可以省去安装高频天线。”

  “对啊,我也有这疑惑。”

  又一位院士附和。

  此时的他们就宛如回到学生时期,对沈森这位老师不断提问,不过这样也正中沈森下怀,因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加严谨地造出5G网络的卫星基站。

  “这个问题很好,为什么2号卫星采用的是中轨道而不是低轨道。”沈森重复了一遍问题,紧接着继续讲解道:

  “那是因为2号卫星搭建的是天上的蜂窝网络,低轨道的1号或者3号卫星进入其他2号卫星的区域,会自动进行连接工作。”

  “打個比方,我在深城,我是1号卫星,而你们是2号卫星,因为我人在深城,没办法亲自帮你们分担工作,可当我进入你们的研发基地,那我就会融入你们,动手一起研发卫星基站。”

  “当然了,之所以这样设计,其实是避免性能浪费,2号卫星目前算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未来是打算1颗2号卫星负责4个,甚至6个低轨道卫星的处理。”

  “明白了。”

  提出问题的院士点了点头。

  这中轨道卫星说白了,就是在天上的地面基站,任何进入该区域的1号和3号卫星都可以和它连接,然后快速进行信号处理。

  要是定在低轨道区域,会影响未来的卫星布局。

  “要是没有问题,那我们就继续往下讲了。”沈森询问一句,并没有院士回应他。

  见状,他继续讲解道:“当1号卫星将收集到地面的信号利用高频天线进行传输,注意,中轨道卫星也要安装信号捕抓设备和高频天线,而且是在相同面……”

  ……

  因为是融合的全新领域,通信院士和卫星院士都听得特别认真,不敢错过一丝细节。

  不仅仅沈森讲课,俞必成、钱煜都在隔壁会议室授课,并且远程指导工作。

  至于道伊奇曼,他则是负责解答院士提出的刁难问题。

  只要钱煜、沈森和俞必成讲解不了的,就道伊奇曼亲自出马,进行规范性讲解。

  龙国院士集体被上课,这要是说出去也不会有人相信,这简直太匪夷所思了。

  不过这也没办法,懂信息通信的不懂卫星,懂卫星的不懂信息通信,至于都懂的,他又不了解毫米波通信技术。

  上网课归上网课,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在帝都卫星研发基地,信息通信院士陈强,联合卫星院士李二文率先研制出卫星基站,进入了测试环节。

  “第一次测试。”

  “5.7MB/s,这就是5G网络吗?确实有点厉害啊。”

  “继续测试。”

  “还是5.7MB/s,很稳定,第三次应该也是这个数值,毕竟我们离2号卫星这么近。”

  “果然是5.7MB/s,网速测试通过,可以上干扰测试了,只要不低于3MB/s就算通过。”

  “开启干扰设备。”

  “已打开。”

  当陈强、李二文团队紧锣密鼓测试时,其他院士也陆续进入测试环节,只要搞清楚原理,他们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毕竟能来到这里的工程师,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哪怕是打杂的小喽啰,去到高校任职都会被奉为座上宾。

  “连接测试稳定,符合最低标准,我觉得可以提交审核了。”陈强团队工程师提议。

  然而陈强为了严谨起见,又进行了二次测试,在确定没有问题以后,才把得到的科研数据提交给道伊奇曼进行审核。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