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六章:《舌尖》收官:我们的田野!_我的纪录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越让张铭有种身为华国人的自豪感。

  最后在一片随风要动的麦田中,本集的标题随之出现。

  【我们的田野】

  张铭一愣。

  是和《田野》同类型吗?

  镜头伴随着木楼梯吱呀的声音开始了,这是重物踩在上面才会发出的声音。

  画面中两位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中年妇女,一人背着一个背篓走上了吊脚楼。

  在背篓后面装满了一篓子绿色的树叶。

  张铭一愣。

  树叶?这是什么树叶?

  按照他的固有印象,这背篓里面要么装着大米或者腊肉,怎么也想不到会装着树叶。

  “潘岩少和黄安荣是生活在贵洲省的壮族,他们居住的下尧村,距离省会贵扬有300多公里的山路.....”

  “刚刚摘菜的枝条散发着新鲜的气息,看上去十分普通的叶片,会在即将到来的节日里,发挥神奇的作用....”

  画面中的两名妇女一边聊天一边把绿色的树叶从树枝上拔下来。

  从熟练的动作来看,这是十分日常的事情。

  “这里的人自古以糯米为主食,在高山梯田里种植者近百种原始的糯稻,散落的村寨像一个个孤岛,深藏在大山深处....”

  “潘岩少他们摘菜的是一种枫树的叶子,自然的馈赠包涵丰富的可能性,当地人总是能够善加利用.....”

  伴随着旁边,两名妇女将枫树叶子放入一个类似于打糍粑的石碗里面开始捶打,绿色的汁水也随着树叶脉络的破坏渗透了出来。

  看到这里张铭有些好奇了。

  她们是要用这种树叶做什么东西吗?

  食物?还是烙什么饼?

  “十月,是糯稻成熟的季节,下尧村正在精心迎接一个专门为稻谷设置的节日,新米节....”

  “口感上,水稻常被区分为糯与非糯两类,粘性特别强的统称为糯稻,含量丰富的支链淀粉使它蒸煮后极具粘性和韧性....”

  经过捶打的稻米能够被拉伸出将近半米的长度,看着就十分的弹牙,就像是浸湿的绸缎,十分具有光彩。

  屋外的男人们在捶打稻谷,而屋内的潘言少和黄安荣也是在忙碌。

  之前经过捶打变碎的枫树叶子,被他们放入到架在火糖上的锅子里。

  锅里面放满了沸水,正在咕隆咕隆往外跑着热气。

  “略加蒸煮,树叶就会溶解出黄绿色的溶液,成为糯米的天然染色剂....”

  “浸泡后的糯米再加以蒸煮就变成了黑色.....”

  看见脱胎换骨的稻米,张铭大开眼界。

  原来之前的植物是给稻米染色的!

  在张铭惊讶之余,他们又用另外一种植物把另外一部分糯米染成了黄色,同时也保留了部分的白色糯米。

  “用植物给食物上色是一种古老的智慧,它既满足了一个封闭而又艰苦的民族对于色彩的渴望,又在客观上保证了食物天然的品质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