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93节 兀良合台顺从忽必烈_狠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兀良合台逼着说出心里话,忽必烈非常恼火,然而用人之际,他只能冷哼一声表示严重不满,心中盘算着待形势好转,他就削掉兀良合台的兵权,以惩罚他今天的不敬

  忽必烈的真面目大暴露,他可是蒙古宗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血脉,想当年,成吉思汗亲自为他忽必烈举行了拭指仪式,他的心中,完完全全是蒙古人,一心只想将蒙古的雄风布洒大地,让天下人为之震栗。

  他的心中,唯愿蒙古马蹄所至,皆为蒙古国土!

  怀着如此的雄心大志,忽必烈热衷于访求前代帝王的功业逸事,尤其是喜欢听唐太宗李世民作为秦王时广延四方文学之士,讲论治道,终成大业的事迹,而且由衷钦佩,锐意模仿。他千方百计延请召集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孜孜不倦地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办法。

  然后,忽必烈痛苦地发现自己来得有点迟了。

  成吉思汗的子孙众多,家族庞大,不断地分封和自己动手去抢地盘,他们已经把各处地方瓜分殆尽,留给忽必烈的只有漠南不多的地盘和战乱后中原地区。

  换言之,合适养马和养牲畜的地方所剩无几,忽必烈想走传统蒙古骑射之路去称霸不容易。

  漠南地盘还好说,而如何统治汉人众多的中原地区时,忽必烈不得不考虑如何对待这片土地上众多汉人的策略。

  然后他得出了结论:为长久计,必须使用汉人,好好利用汉人,但,也得防备汉人!

  作为一个野心家,忽必烈在刚接触部分汉人时认为汉人软弱容易驯服乃至被统治,随着接触更多汉人,更深入的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他发现这个民族是最富有反抗精神的,难以屈服的,若采取太激烈的措施,会遭致大规模反抗,他是受不了的,他只是小而强,而汉人组织起来则是大而强。

  汉人人多,杀不胜杀,且他们是有能力的,人力和创造力很强。

  因此,忽必烈对汉人实行怀柔之策,但他心里很明白,汉人只可以利用,而不能让他们上台掌权,否则他们会反客为主,以他们的人口众多以及传统,蒙古人岂可长久压制他们?

  现在兀良合台得知了忽必烈心态后,放心的他即时召集诸将,请忽必烈点将理事。

  ”咚咚咚……“激烈的点将鼓响起来,一通鼓接着一通鼓,不久后,各寨的将领们纷纷赶到。

  马匹喘着粗气,个人小跑进帐。

  看到将领们的行动力不差,人人慓悍,气势嚣张,几十条大汉站在帐中个个都是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忽必烈暗暗点头,这一趟来对了。

  可以说,有兀良合台的支持,突袭临安的成功率大增。

  这时忽必烈已经换上了王服,坐在帅案后,由兀良合台率领,众人参拜了他。

  众人喏声如雷,声震大帐。

  忽必烈地位高贵,众人眼观鼻,鼻观心,垂头看地面,表示恭敬。

  忽必烈没提四川之事,而是冠冕堂皇地道:”圣朝攻打南蛮,由于南蛮地方广大,圣朝多采取分兵之策,虽然让南蛮疲于奔兵,但我军也存在兵力不集中无法突破的问题。现在,本王欲将中路军与东路军二军合二为一,攻打临安,形成合力,以雷霆万钧之势,攻破临安!“

  兀良合台接上来道:”汗王此言甚是,两军合一,实力大增,必能克成大业,成无上功绩!“

  他天花乱坠地来了一通吹,说南蛮无备,出其不意,一旦我军大至,那是一打一个准,肯定成功。

  上级定了调,下级还能说什么,于是一致同意服从汗王的命令,全军东进,配合东路军攻打临安。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