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5节 宫宴_狠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正殿上是有位置的,当然他只能坐在末尾,靠近殿门的地方,离皇帝老远。

  与他们坐在一起,实在不习惯,这些人的身份尊贵,气场极大,你一个小角色,他们连正眼都不瞧你一眼。

  孟之祥宁愿去偏殿就坐,级别稍微低一些的文官武将没有资格在正殿吃饭,只能去偏殿,偏殿里的餐桌比正殿里的餐桌矮一些,座位也比正殿矮一些。

  正殿饮宴,是庄严肃穆,说难听点就是死气沉沉,偏殿开宴呢,则是觥筹交错,气氛热烈,御史也不大管。

  级别最低的文官武将连在偏殿吃饭的资格都没有,得去外面走廊里就座。他们的餐桌最矮,坐具也最矮——每张餐桌旁边铺四条毡席,大家只能跪坐在餐桌旁边吃喝,好像穿越到了跪坐盛行的隋唐以前。

  嗯嗯,廷外早就是胡床胡凳摆好,大家坐着吃饭,舒舒服服,这里是时光倒流,跪坐吃饭如秦汉时期。

  每每吃完饭,总有的官员坐得脚麻了,爬不起来,得叫别人或tj搀扶。

  皇家吃饭一定很好吃吗?

  宫宴不像吃中餐,更像吃西餐,吃完旧菜,再上新菜,吃完这一道,再来下一道,不是呼啦一下全端上来。

  但热菜少,冷食多,这里是皇宫内院,做饭菜不方便,加上防止中毒的检查,有时为了照顾老臣子,烹制好的食物要切割,拆骨去刺的,耽搁了时间,送上来的饭菜经常是冷冷的,比如一些肉食,送上来时油脂都凝结了,品质自然是大打折扣。

  这样的饭菜吃得多了,连胃都在抗议。

  与其吃这里的一顿饭,孟之祥宁愿给自己下一碗热气腾腾的肉臊子面来吃!

  跪坐的姿势不舒服,再加上还要遵守很多规矩,以至于一些官员只要听说皇帝赐宴就头疼,总想请假不去。但是官家最烦自己请客的时候有人不去,下旨曰“臣僚有托故请假不赴宴者,御史台纠奏”,臣子要是编谎话请假,被人检举揭发出来是要受处分的。

  孟之祥得他人提醒,从来没有缺过一次宴会,也不敢稍越雷池一步。

  宫宴绝非小事,包含了两大政治制度。

  在宫宴中包括宴饮簪花和失仪弹劾,这两项也能称为制度。

  宴饮簪花是官家赐花、臣僚簪花,从唐代基础继承发展过来的,所有宴席活动中皇帝最热衷它,官员最期盼它,气氛最热烈,是一项礼仪环节。

  簪花,最早是戴在汉族妇人头上,用作头饰,增加一种生机活泼的生命气息,宋廷专门规定好,皇帝赐花百官,以罗花最尊,栾枝次之,绢花再次。依次是宰执以上官罗花,卿监以上官栾枝,将校以下官绢花。人人有份大家别抢(包括宫女太监侍卫)。

  罗花红、黄、银红三色,栾枝杂色,绢花红、银红二色。正是一片花的海洋。

  宴饮簪花具有等级分明和地位鲜明的特点,赐花规格与官员品秩紧密联系在一起。

  官员地位高低的不同,簪花的类别、色泽和数量及执行簪花礼仪的人员都不同,有着严格的区别待遇。

  比如对于右丞相郑清之,给他簪上的是罗花,由官家身边的tj总管来为他戴上,孟之祥这样的小角色戴的是绢花,由小tj为他戴上,不值一提。

  失仪弹劾制度是让众多官员在宴会中如履薄冰、不能肆意放飞自己,御史、宣徽使等监察人员,閤门等监察机构,紧紧盯着宴会前后人员的行为,有不当之处就会记录下参他一本。

  主要针对的是无故请假、踰越座次、醉酒失态、言笑喧哗、擅行私礼等不雅失礼行为,轻则免俸禄,重则罢官归乡。这样做是规范官员的言行举止,提高他们的礼仪素质,

  经常参与这样的宴席,就能体会到朝廷的威严了,你想想啊,喝酒误事,喝多了有可能打架,醉驾。

  而在宫宴上,即使你喝醉了,也得遵守朝廷礼仪,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你对朝廷的敬畏之心。

  这点是孟之祥日后醒悟过来的,心忖朝廷的套路真多!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