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泛口岸经济发展掣肘与路径选择_风月艳留香在线【艳过请留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井香曾艳红赵明

  关键词:泛口岸经济掣肘路径

  2020年初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迅猛,并快速向全世界蔓延,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防控措施以保障公众卫生安全。同时,各国控制疫情的政策措施对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了严重影响,全球产业链一度出现断崖式中断,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坚持以开放包容的战略高度发展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年会上指出要顺应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演变趋势,推动经济一体化发展。在2019年1月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自治区政府主席布小林提出要发展泛口岸经济,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疫情亦呈零星分布式时有发生,其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影响难以在短期内熨平,更可能长期改变经济对外发展程度与深度。本文以内蒙古口岸为例,试图探讨口岸外向型经济在可能出现的经济调整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性政策建议。

  一、内蒙古地区泛口岸经济发展现状

  (一)口岸经济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基本情况

  内蒙古可利用的国外资源和市场主要为蒙古和俄罗斯两国,其中蒙古国资源丰富,盛产稀有金属矿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模式单一,主要依赖于畜牧业和采矿业。蒙古国主要向中国出口煤炭、萤石、铁矿石等矿产品和羊绒、肉类、油菜籽等农畜产品,从中国进口电子产品、生活用品和果蔬等食品。俄罗斯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居世界第一。俄罗斯主要向中国出口板材、纸浆等木材产品和油菜籽、亚麻籽等农产品,从中国进口产品与蒙古国类似,以皮革制品、纺织品等轻工业产品和果蔬等农产品为主。我国与蒙俄两国资源和市场均较为互补,促进了内蒙古口岸与蒙俄两国贸易往来,并保持着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

  (二)泛口岸建设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现状

  从“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看,我国将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放在国际经济合作“六大走廊”中的第一位,并且将其上升到与周边国家合作、建立与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非欧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的战略高度。内蒙古积极贯彻国家支持口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结合口岸实际,自治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口岸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的实施意见》《内蒙古自治区推动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行动方案》等意见措施,并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优惠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