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9章 大清的哨兵装备_快上船,反清复明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砰砰砰~”

  凌乱的枪声响起。

  西城区阵地,沙俄人看到了石桥上的异样,一些摆脱了农奴冲击的沙俄火枪手,迅速冲到胸墙边射击。

  由于在胸墙后,火枪兵方阵难以展开,只能以小队进行间次射击。

  这导致了沙俄人的火力密度不足。

  烟幕中的禁卫师1旅伤亡有限。

  杨遇春跟着队伍前进。

  在烟幕中,沙俄人视线被阻挡,清军也是如此。

  不过多善的纪律训练起了作用,清军士兵严格遵照队形,在连队军官的哨声下前进。

  战场上,浓雾、炮声、哭喊声此起彼伏。

  那些被炮弹击中的农奴倒在地上,残肢到处都是,侥幸未死的在地上哀嚎。

  后方整队完毕的两个沙俄火枪队,在军官的指挥下向桥头开火。

  铅弹从两侧交叉射击,凶猛的火力让烟幕中传来轻微的倒地声。

  直到两轮射击后,沙俄士兵看到了他们这辈子都不想看到的画面。

  清军队列走出烟幕,阵型还算整齐,队列中只有少量的缺口,正在被后方的士兵补充整齐。

  而在清军的队列中,几个小队尤为扎眼。

  他们两人一组,装备了大清的特产——抬枪。

  这是一种大口径的火枪,巨大的弹丸穿透力十足,尤其是在如此近的距离下,抬枪手的战果可想而知。

  当队列军官下达了开火的命令,清军的火枪兵队列,在30米的距离上向两侧齐射开火。

  燧发枪的齐射将胸墙后的沙俄人削去一层。

  而抬枪就更狠毒了,在30米的距离内,直接将胸墙后方列队的沙俄火枪手串了糖葫芦。

  只见清军一轮抵近射击,沙俄人就倒了一大片。

  杨遇春也抓住机会,命令在后队等待的重甲兵冲过胸墙。

  这些重甲兵身穿绵甲,腰挂短刀,双手端着碗口短火枪。

  这些碗口短火枪属于早期火枪,诞生于明末,一般装填霰弹用于冲锋阵战。

  重甲兵在沙俄人混乱的间隙,直接翻过胸墙,双手将碗口短火枪对准了正在手忙脚乱装填、满脸惊恐的沙俄人。

  “嘭~”

  不同于普通燧发枪,碗口短火枪声音沉闷,但声波的穿透力极强。

  沉闷的枪声在阵地上响起。

  沙俄人部署在胸墙后的火枪兵几乎死绝。

  重甲兵一击必杀,将碗口短火枪背到身上,然后拔出短刀砍向剩余的沙俄人。

  清军趁着重甲兵清理前方的间隙,快速占领胸墙阵地,并且在军官的指挥下再次列队前进。

  在胸墙的西侧,则是尚未完工的战壕了。

  这些战壕对于欧陆激情互射的士兵来说,是不可逾越的天险。

  但是对于此时的清军来说,也就是难度稍微大一点的巷战罢了。

  因为清军保留了一支完整的重甲兵。

  在多善的调整下,这些重甲兵装备了全军最好的绵甲,除了用于狭窄空间作战的短刀外,还装备了碗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