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4章 来自各国的留学生们_快上船,反清复明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学员都选择在晚餐后在自习室自习,也有喜欢安逸环境的,会在军校的湖边边散步边学习。

  李思明走着,沉浸在知识的海洋。

  周围都是一个个学员的身影,有的在路灯下埋头苦读,有的在长椅上看着兵书挠着脑袋。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

  在几条小道交汇处的亭子里,李思明一边读,一边思考其中的含义,急得抓耳挠腮。

  这时,他似乎听见了熟悉的声音。

  他抬起头来,然后眯起了眼睛。

  只见丁乔从对面走来,眼睛一刻不动的盯着书本,也在摇头晃脑的念书。

  不只是丁乔,赵铁柱等人也从其他小道上走过来。

  念书声戛然而止。

  6个人面色尴尬的互相对视。

  就连最为老实的杨成也绷不住了,他有些尴尬的说:“好家伙,不是都被指导员找过去吗?怎么都在湖边散步啊?”

  “跟兄弟玩心眼儿?”

  6人笑呵呵的,互相拍拍肩膀,场面一度非常热烈。

  众人肩膀被拍的“啪啪”响。

  “好了好了,别拍了,再拍胳膊要脱臼了!”

  李思明一把推开丁乔。

  几人相视一笑,坐在亭子四周的长椅上继续读书。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赵铁柱挠挠头,他放下书对着几人问道:“我说哥几个,这天地孰得是个什么意思?指的天时地利人和吗?”

  一旁的萨镇冰放下书,微微一笑。

  “我来解释吧,意思是……”

  萨镇冰毕竟也有家世,受过的教育高出众人一大截,他没有私藏,而是大大方方的给赵铁柱解释。

  有了萨镇冰的例子,亭子内活泛起来。

  不少抓耳挠腮的学员闻声赶来,围在亭子边听课。

  众人互相交流心得,聊的好不快活,聊着聊着就聊到反清复明的战事上去了。

  其中最拽的就数丁乔了,他可是在濠河城连续战斗了两周,杀得清军尸横遍野。

  其他军官的战果加起来也没丁乔多。

  丁乔唾沫子横飞,他站到石桌上讲着那两周的战斗。

  “好家伙,你们是不知道啊,当时紧急的时候,我亲自到城墙上操作一挺重机枪。

  一天下来报废的枪管子二十几根,太激烈了。”

  周围,是红着眼睛吃着柠檬的一群学员。

  远处,暗中观察的陈登扶了扶眼睛,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他本来是担心真的有学员犯错误,被指导员找过去,所以悄悄的跟在李思明后面看看情况。

  没想到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陈登会心的笑了,学员们能互相交流是好事,他这个校长也能轻松点。

  然后,他就想到了经常宅在谨身殿的朱再明,这个军校最大的校长当起了甩手掌柜。

  只在开学时露了一面后,就把教学任务扔给了陈登。

  陈登也不敢自大,只是尽心尽力的教学。

  要知道,所谓的指导员,与锦衣卫的关系非常近,他们可都是朱再明的触手!

  又是两天后,三军军官学校又来了一批学员。

  和以往陆续到来的学员不同,他们有着千奇百怪的装束,肤色发色也与大明人相差很大。

  这些学员都是欧洲各国的军官,他们当中最多的是兵团指挥官,最大的当属法兰西元帅大仲马了。

  各国支付了一大笔费用,派遣各自的军官前往大明学习。

  而这些留学生,未来将会是各国军队的中流砥柱。

  在这一群人中,三十几个严肃的军官非常吸引眼球。

  并不是他们有什么特别的举动,而是周围其他国家的军官,有意无意的远离他们。

  他们是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军官,还有几个没啥战绩的小人物,甚至有刚保释出来的囚犯。

  比如古德里安和甘道夫四人。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