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六章: 破事太多_重生1987当首富txt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记忆中,恒市在八十年代末开始,无数大中小型的国企已经趋于半等死状态。

  工人没事做,工厂没工资发,大量商品积压,三角债频发,无数企业为了自救,开始想尽各种办法。

  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搞三产公司,这些依附在国企身上的三产服务公司,原本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处理国企的一些效益低的产业,销售积压库存,甚至解决一些临时工的工作问题,自负盈亏的方式。

  想法是好的,但是这个三产公司,产权模糊,是承包性质,亦国亦集亦私,是一个三不像的公司。

  为了赚到钱,这些三产公司,各显神通。

  最常规的操作就是,把企业最赚钱的物资,低价卖给自家的三产公司。

  三产公司再高价把这些物资卖给别人,别人再加价卖回企业,这来回倒腾,中间的人都赚到了钱,唯一亏本的就是自家国企。

  这样来回折腾几回,那些经手的人,都肥了,可企业却因为成本,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自然就没订单了,工人没订单,企业自然办不下去了。

  前些天合作的恒市第一纺织厂,他们工厂现在已经是半停工状态了,他们企业也有三产公司。

  纺织厂旗下的三产公司便是几家中小型的服装厂,按道理,有自家纺织厂的低价原料,这些服装厂应该会生活得很滋润才是。

  但是恰恰相反,它们日子过得也是紧巴巴。

  这些制衣厂它们主要生产任务,就是为市里那些大型国企生产工作服,随着这几年国企效益普遍不好,工作服需求大减,加上很多企业都有了自己的被服厂,这日子也渐渐过不下去了。

  现在那些国企旗下的三产公司遍地开花,这些靠实干的纺织厂,要是不转变观念,倒闭是时间问题。

  现在恒市那些国企中,过得很滋润的,除了电视机厂这些刚需企业外,还有一些企业改变思路,也赚得盆满钵满。

  比如邮电局下面三产公司,便是恒市最赚钱的行业,开歌舞厅!

  对,邮电局开歌舞厅,电力局开电影院,银行开证券交易所,这些虽然通通叫“不务正业”,但是却赚得盆满钵满。

  而纺织厂的三产公司开制衣厂,赚不到钱,也是情有可原。

  制衣厂不赚钱,要看交给谁手里了,在叶怀安看来,九十年代开始,国内服装行业,每年增长速度,丝毫不差其他行业。

  八九十年代,靠仿制港澳台风格的服饰发财的老板,大有人在,自己完全也可以借着这股风气赚笔钱。

  叶怀安之所以选择开服装厂,更多还是考虑到肖春兰和沈艳清,肖春兰的头脑灵活,到时搞销售肯定是一把好手。

  沈艳清有学历,加上她的容貌身材,上好的衣架子,完全可以融入这个行业。

  尽管几人不太理解,叶怀安为啥突然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