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39章 进口猪羊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39章进口猪羊

  在地方官府的干涉下,江南地区的棉田已经有五成以上,开始推行棉稻轮耕,调节土壤地力。

  有部分容易发生干旱的府县(福建、浙南山区),则干脆改种玉米、黄米、大豆等抗旱作物。

  尤其黄米,这玩意儿属于五谷之一,在北方分布较广,大明新朝的河北、山西、陕甘、漠南草原以及辽东诸地,几乎都有栽培种植。

  因为这玩意儿足够抗旱,而且产量也比小米更高,不用官府去说,百姓就喜欢在干旱地种这些作物。

  棉稻轮耕的推行同样如此,初期虽然官府一直倡导宣传,而且朝廷也对棉田税率进行调整,鼓励百姓搞稻谷轮耕,但商人逐利,百姓自然也逐利。

  不过没关系,棉稻轮耕的好处其实不用说太多,百姓自己吃过几次亏,也就学聪明了。

  棉田损耗地力,又滋生病虫害,多来几次,必定大规模减产。

  今年开春,农部的工作倒是更加顺利了,江南百姓在村镇协调下,该种棉花的种棉花,该种水稻的种水稻。

  不适合种水稻的,则直接改种玉米、黄米这些高产抗旱作物。

  朝廷对江南混乱的棉田进行控制,棉花可以预见的快速减产。

  当然,这只是对棉纺商人而言,实际产量应该算是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且要比以往已经提高不少。

  棉花减产,商人自然得找补,要不然棉布产量也会受影响,来自漠南草原的羊毛,理所当然成了替代品。

  这也源于新型棉纺纱机的问世,水力、蒸汽机都能操作,可以取代人工进行机器加捻。

  草原羊毛的价格飞速上涨,去年的羊毛一到南方,江南的棉纺商人便闻风而动。

  扬州卡在运河到长江的交通要冲,这时还没有完全废弃,只是早就不走上游主运河,而是改为海运与河运(自然运河)。

  大量草原羊毛,直接在扬州城集中买卖交易。

  “这羊毛一两六钱银子我全要了!”

  “我出一两七钱!”

  “一两八钱!”

  “……”

  一两六钱指的是单价,这个价格已经比往年高了许多。

  好在这并非是因为沿海地区物价上涨,蔓延引发的起伏效应,纯粹是因为大明的棉纺业发展速度太快,蒸汽棉纺机的问世,相当于给棉纺业狠狠踩了一脚油门。

  不仅中国的棉纺商人在往世界范围内倾销棉布,对内也是在疯狂内卷,无形中抬高了羊毛、棉花的收购成本价。

  当然,即使这样,这些商人也还是有的赚。

  英国迫切的想要与中国瓜分印度,实际上也是受到了中国棉布的影响。

  虽然影响还没有直接波及,但许多英国商人已经隐隐有所察觉。

  倒是殷洲那里,由于距离太远,墨西哥的西班牙人暂时受到影响并不太大,虽然这并非什么好消息。

  在江南棉纺商人不断哄抬抢货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