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5章 《明史》评语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45章《明史》评语

  《清史》修的并不快,已经算是很慢了。

  从努尔哈赤这位“太祖”算起,一直到康熙,拢共也就四代皇帝,这修起来自然是快的很。

  雍正的帝位确实没有被认可,只被追谥为瀛国公,这不在什么务必求真的行列,而是历史惯例。

  在《清史·本纪》中,同样也是列为《瀛国公纪·附恭顺侯(代表对大明恭顺)纪》。

  前者说的是雍正,后者说的是则被砍脑袋的弘历。

  鞑子小皇帝弘历的帝位与其说是被废了,倒不如说他的帝位在满清自家法统内就不合法,所以理所当然不被承认。但在史书中还是有详细撰述,并同样被追谥为恭顺侯,包括雍正在康藏里塘被铸碑列传,刻为昏德公的记录也在其中。

  《明史》、《清史》两部史书同时成书,并被朝廷出版,刊印天下。

  这真的可以算的上是前无古人了!

  历朝历代,史书修订不仅是胜利者的权利,同样也不是寻常百姓,及至普通士绅能随便乱看的,非得达官显宦、王公贵族才有资格查阅。

  如今,大明新朝将《明史》、《清史》刊印下发,并且定价也不高,就是寻常书籍的价钱,甚至还更为便宜,就算普通老百姓(小康之家,有些余钱)也能看得起。

  而萧仁方,连带国史院诸史官,在史书编撰完毕后,也都得到了对应嘉奖。萧仁方直接升授光禄大夫,虽然官职没变,但品阶却从正二品连跳两级,到了正一品。

  南京天子脚下,近水楼台。

  这几日南京士民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几乎都围绕在这新出版的两朝史书上。

  《清史》并没有多少人关注,拢共就那么四位皇帝,还是鞑子皇帝,甚至有两个还是入关前和被追谥的,剩下两位要么英年早逝,没啥好说的,要么干脆都经历过,知道什么样。

  反而《明史》在民间关注度空前的高,毕竟如今可是大明新朝,承袭的可是前明王朝,就算寻常百姓茶余饭后,也对此颇为好奇。

  那些士子读书人更是都想看看,这部被满清鞑子编修(封闭)了快一百年的前朝史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而且大明新朝又会给出何等评价?

  紫禁城三大殿的右边,是文楼和文华殿,这里明初是专门供给太子摄政观朝的场所。嘉靖年间以太子年幼,难以摄政为由,重新收回皇帝便殿,并用于举办经筵,还有殿试阅卷。

  清朝沿袭明制,同样也喜欢在文华殿举办经筵,只不过清朝的经筵要用满语、汉文各讲一遍,而且只能跪着论述。

  文华殿的后门就是文渊阁了,这里也是皇家图书馆,有大量珍贵藏书,还有皇帝珍藏的一些稀奇玩意儿。

  明清两朝,文渊阁都是皇室专用,只有举办经筵的时候,对于有幸参加的文臣,皇帝一高兴赏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