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7章 《明史》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未在南京多待,一切谈妥以后便随即乘船北返。

  天下复归太平。

  不,并非是天下太平,至多只能算南方安定而已。

  北京。

  摄政王胤禩在安排允祥南下议和以后,也并未闲着。

  他先是以摄政王令派人前往盛京实地考察,并着手统计北京城中的钱粮人口物资,随时准备退居山海关外。

  不用担心北京城中的汉民会被搬空,因为北京城里本来就没多少汉民。

  明末多尔衮占据北京后,曾下达过一个“占城”命令,意思与跑马圈地差不多。

  即驱逐北京原住市民,改由满清的八旗、包衣进驻。

  后世如何且不论,反正现在的北京城里,是绝对没多少汉民的。就算有汉民,那也都是汉八旗,再不济也是包衣奴才。

  真正的汉人百姓,除了进京赶考那段时间,哪有资格住在满清皇帝的眼皮底下。

  不要说张廷玉,这家伙与旗人基本差不多。只不过雍正需要他的汉人身份,才刻意压着不与其抬旗。

  要不然,哪有汉人能做到军机大臣的?

  ……

  山西。

  大汉乾隆帝刘儒汉同样没等派去南京的使节团回来。

  那些如同藩镇割据一般的各路军阀,于刘儒汉简直如鲠在喉。

  若是没称帝也便罢了,可他现在已然称帝。这心态一变化,自然也就更加难以忍受。

  于是乎,都没等沈文镐这个丞相回来。

  刘儒汉完全将沈文镐的叮嘱抛之脑后,急匆匆就在山西地界发动战争。

  那些小军阀虽单个敌不过刘儒汉,但联起手来……还是敌不过。

  可敌不过归敌不过,这仗一打起来,却可以给整个山西带来巨大破坏。

  山西百姓本以为山西这边乱世结束了,这位新皇上刘儒汉还颇有明君之象。

  不仅轻徭薄赋,还学着朱怡炅把今年的夏秋两税都免了。

  其实也是刘儒汉收不上来。

  本以为日子会好过些,可哪曾想,居然山西这边又打起来了,还一打就是大仗。

  ……

  陕西。

  雍正亲率五万大军已经撤至西安,年羹尧迅速带兵前来勤王接驾。

  雍正见到年羹尧如此忠心,十分高兴。

  先是当面褒扬了一番年羹尧的忠肯体国,随后便以此为由加封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

  甭管这里头有几分真心实意,至少表面上已经足够说的过去。

  而且抚远大将军可不是什么一般职位,上一个抚远大将军还是十四阿哥胤禵,最后与雍正角逐皇帝位的那位。

  如此恩赏,年羹尧再如何跋扈,也得暂时收敛一二。

  不单是年羹尧,雍正随即又给成都的岳钟琪也加封了个宁远大将军衔。

  历史上,这也是岳钟琪做到最高的官职,然后就被抄家下狱,差点砍头。

  虽然不如抚远大将军贵重,但岳钟琪到底是汉人。

  就算给抚远大将军,他也不敢接啊!

  而且这只是官职加赐,从实际权力来说,现在整个陕西都要看四川供给,岳钟琪的地位已然不比年羹尧低了。

  再者,岳钟琪是汉人,年羹尧则是旗人。

  雍正这是明摆着,故意在让二者互相制衡,偏偏两人都无法拒绝。

  搞定了武将间的制衡,雍正甚至没来及喘口气儿。

  先是于西安正式开府,随后为应付战时,决定不再设立内阁。而是改为另一新兴临时机构,初定名为军机处。

  并且,召回隆科多,因为岳钟琪上奏,隆科多知晓明军火器之密。

  西安府也被雍正改为奉天府,奉天城(西安)为陪都行宫。

  随即昭告天下,说北京那位宣统帝才是伪帝。同时又遣使漠南诸盟旗,让他们即刻归顺西安朝廷。

  至此,满清如同昔年北魏,彻底一分为二。

  西清雍正,东清宣统。

  中原决战的消息,在大明这边有意推波助澜下,迅速于汉地传播。

  仅仅旬月间就出了大漠,及至准噶尔的策妄阿拉布坦。

  头疼,先这样吧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