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9章 出兵琉球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9章出兵琉球

  建武二年冬。

  一支水师舰队自台弯出发,准备北上攻打琉球。

  此次出征的明军水师属于澎台水师,除水师外,其上还载有三千人的台弯陆师军队。

  看似出兵不多,但用于对付琉球,连带其背后的萨摩藩,都是绰绰有余。

  须知,当年萨摩藩征服琉球也只出动了几千人的萨摩藩兵。

  且,其中正规军数量其实很少,多数都是临时征兆的民夫青壮。

  这种战时征召民兵不光在中国打仗很常见,在日本更是惯用伎俩,甚至于这些民兵连武器盔甲都不齐全。

  就这,还是萨摩藩经验不足,以为琉球虽国弱民穷,但好歹是一个国家。

  结果没想到,那几千人的“大军”甚至一多半都没来及动手开打,琉球就轻松拿下了。

  琉球最精锐的国王亲卫,甚至都扛不住萨摩藩武士的一排火铳射击。

  所以,明军只出动三千人已经颇为重视。

  毕竟这三千人可都是职业士兵,还有手雷锤、开花弹这种划时代火器,燧发枪、板甲更是标配。

  台弯安抚使刘胜更是亲自带兵前往。

  与其说是明军重视琉球,不如说是害怕侵占琉球的萨摩藩会狗急跳墙。

  这并非朱怡炅提醒,而是枢密院自行推演的结果。

  四十余艘水师战船,浩浩荡荡北上琉球。后面还跟着运粮船队,都是从海商手中征调的。

  这些海商听闻朝廷要收复琉球,个个都是积极配合,甚至还联手捐输军资。

  水师沿路途经钓鱼岛,岛上有汉民在采药还有捕鱼,多为居住在台弯岛的汉民。

  当然,这时的钓鱼岛并不叫钓鱼岛,而叫钓鱼屿。最早在洪武五年就在明廷文书有记载。

  嘉靖十一年正式命名钓鱼屿,并于四十年明确将其与黄尾、赤尾等岛屿纳入明朝海防范围。

  一直持续到清朝,清朝编纂的《台弯府志》也有明确且详细记载中国对钓鱼屿的管辖。

  说起来,山东烟台也有个钓鱼岛。

  行船数日,明军水师驶入琉球群岛海域。

  琉球外部群岛多为土著,琉球王府对其类似中国古代的羁縻统治。因此无需在意,谁来他们就听谁。

  明军水师一路直扑琉球本岛三省(说是三省,其实就一个县大)。

  水师战船先行前往久米岛。

  此久米岛非彼久米岛,只是因为迁居到这里的福建三十六姓在岛上聚居,并建了一个村落久米村得名。

  不过已经不重要,这处久米岛再过一两百年,就会因为泥沙沉积,而逐渐并入那霸市。

  其名则被另一处岛屿继承,中国也有久米岛,不过是个景区。

  明军战船直至靠岸,都没遭遇任何阻击,久米岛的岸防大炮一炮没发,连艘战船都没见着。

  这很正常,琉球国弱民穷,又被萨摩灌长期压榨剥削,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海军力量。

  而萨摩藩或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