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3章 建武二年 雍正元年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3章建武二年雍正元年

  时间总是在太平盛世中过的飞快,这建武元年终于是要过去了。

  大明建武元年,大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

  腊月三十。

  过了今天,就到了建武二年。雍正撑了半年多,也终于要轮到自己的年号了。

  南京城。

  朱怡炅一身正装龙袍冠冕,于皇宫正殿宴请百官。

  百官以内阁为首,都换上了一身崭新官服。

  虽是参宴,却都手持笏板,一步一行一如平日上朝那般正式。

  百官上殿,对着龙椅上的皇帝三跪九叩,山呼万岁。

  朱怡炅看着眼前一幕,过往云烟恍如昨日。

  过了今夜,他的大明就算真正意义挨过元年了,同样也算是真正站稳脚跟了。

  遥想昔日永和称王,虽看似一帆风顺,但实则完全就是在走钢丝。

  只要中间有一环他稍微犹豫一下,亦或是清军开始就重兵围剿。那不说倾覆之厄,也是被打回台弯,困守孤岛的结局。

  即便他有福建水师也是白搭,台弯没有造船工匠,更没有好木材。清廷只需照葫芦画瓢,按着康熙当年的政策,沿海迁界一两年(木材阴干时间至少一年)。

  那他朱大王就完蛋了,哪还有现在称帝建制的机会。

  “诸卿平身!”

  朱怡炅回过神来,意识到跪的时间有些久了,连忙虚手一抬。

  “谢陛下!”

  百官起身,无一人心生怨态。

  不论新人老人,此刻都是心头激动。

  新人激动在于皇帝赐宴,这既是荣誉,也是代表着皇帝对他们的器重。

  而老人激动则与朱皇帝差不多,他们这些人都是跟着皇帝从去年,乃至前年一路走钢丝过来的。

  短短一年半载,昔日的草头王如今已然称帝建制。而自已也水涨船高,身居高位。

  这里头的辛酸,真就不足以为外人道也。

  就拿王礼来说,只一年半载而已,就已是两鬓发白。

  这不是老了所致,纯粹是长期压力太大。

  “诸卿,今夜咱们君臣不醉不归!”

  朱怡炅高举酒杯,与其说心情好,倒不如是在发泄,发泄长久以来心中的压抑。

  一旁,礼部司官本想提醒皇帝这不合规矩。

  但看看皇帝的表情,还有那一饮而尽,想了想还是啥也没说。

  虽然陛下不好发火,但这时若扰了陛下兴致,怕是事后也得被陛下记着。

  得不偿失,得不偿失啊!

  另一边,自从成立修史机构而出现的起居注官,只是默默记录:“帝宴百官,呼:‘不醉不归。’百官从之,君臣相得。”

  神特么君臣相得。

  百官初时还放不开,但在皇帝一杯接一杯劝酒下,一个个也都喝大了。

  平日里严肃的文武百官,此刻一个个都是勾肩搭背、划拳耍乐,全无半分当朝大员形象,更多的直接喝睡过去了。

  好在朱怡炅是坐在龙椅上,又有随侍太监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