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五章:权贵踏青(上)_大明之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钟山风景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清明节。

  今日又是一年一度的权贵集体娱乐活动----春游踏青。

  明朝关于春游踏青的记载,一说是上巳节,一说是清明节,这里采用清明节,缘由如下。

  据史书记载,上巳节起源与北方,俗称三月三,是华夏古代民间的传统节日,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上巳节盛行于春秋,流传至三国,到了魏晋时,由于当时社会中崇尚自然、纵情山水的风尚,对人们而言,上巳节祓除的意义大大减弱,而迎春赏游之意越发浓郁。

  到了宋代以后,三月三上巳节在北方突然销声匿迹,不见于文献记载。虽然宋代以后,“三月三”上巳节不见于文献记载,但仅在西南部分地区流传,南京是否包含其中,不可查。

  因此,本着客观公正态度,醉卧江上擅作主张,将其定为清明节,如有谬误之处,请各位书友海涵则个。

  但甭管哪个时间节点,总归是权贵借机游山玩水,体验基层生活的最佳时间节点,与民同乐普天同庆嘛!

  大明刚建国时,洪武大帝为示太平盛世,彰显与民同乐大度气质,于清明时分携大臣们一道春游,史书上还留下一副对联:“金陵城扶老携幼,全家出动;牛首山彩幄翠帐,人流如潮”。另外,据明《江宁县志》载:“携酒游山,城南雨花台最盛,谓之踏青,每日游人晚归如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以权贵们这种平时撒鹰逮个兔子都要前拥后呼的搔首弄姿性格,如此重大的节日怎可不好好热闹一番?

  踏青队伍浩浩荡荡,前呼后拥,以徐鹏举为首的一众武将迈着沉稳的官步缓缓走在前列,个个颦眉拂须,一张张老脸上写满了矜持,赛文学修养似的,谈天论地得不亦乐乎,含蓄稳重之态令一帮文人不时点头称赞,相视一笑后,心中不约而同给权贵们优良的精神文明素质点了无数个大大的赞。

  可矜持貌似有保质期似的,接下来的一幕就令文人们目瞪口呆了

  遇见曼妙绰约的黄花大闺女,权贵们装得很辛苦的矜持形象,便立马原形毕露,腆着一张张老脸冲人肆意大笑,惹得人家青春少女掩面大羞,场面一度露骨火爆;以国子监祭酒沈坤为首的文人掩面叹息,然后看着一群鬼子进村似的武将,忽然又生出了识人不淑的悲哀,春游踏青本是高雅文化,却被这帮夯货硬生生搞成了土匪下山打家劫舍的绿林活动?大家都是文明人,怎么受得了这等恬躁喧闹的活动。

  沈坤等文人是有苦衷的,每年徐鹏举派人来请,他们都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