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二五 中葡和谈_大明开荒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孔胤植讲的故事让李易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所作所为。请百度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他的仁义一直建筑在利益之。他在后世不是什么政治家法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或者社会学家,他是一个普通人,没有系统学习过怎样治国理政。所以经常困惑,自己所作所为真的对吗?

  如今孔夫子的世界观和他的理念有了共鸣,让他坚定起来。所谓的打破旧道德建立新道德,只是听着很美丽。旧的道德打破了,新的道德如果不合人心,会让人无所适从。最终人们会连旧的道德底线也丧失了。

  后世老人摔倒没人敢扶,是这种恶果体现。不是不去扶的人道德素质低,而是真有讹诈的人在毁掉人们的道德观。这些恶人依仗的是没有什么规章制度惩罚他,所以更加猖狂。

  后世国外许多旅游圣地用写不许随地大小便,不许踩踏花草,不许乱刻乱画。。。。。。,在这些外国人眼,亚洲国家,国人是最没礼貌的,有礼貌的是韩国人、日本人。

  最后形成一个怪现象:国人有礼貌,会被认为是韩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日本人干缺德事,会被骂做国人。

  为什么一个明古国会出现这样道德大滑坡?为什么明成了这个民族的硬伤,被全世界耻笑?毋庸讳言,是破坏旧道德造成的结果。

  让每个人都克服私心,去讲无私奉献,很显然是违背孔子的“义”和“利”的观点。结果是私心任何时代更高。

  去泰山的路,李易一直在思考,终于下决心要建立一套奖善罚恶制度。不是口惠而实不至的精神奖励,也不是水过地皮湿的舆论谴责,而是实实在在的制度。不能让好人成吃亏的代名词,成傻子的代名词。不能让坏人做了恶,没有惩罚他的准绳。

  孔胤植和李易互相熟悉了,对李易检拔孔凡表示感谢。并委婉提出希望在李易地盘传圣人薪火的意思。

  其实各大书院以及高攀龙等人海外教学,都是在传圣人薪火,按理不用画蛇添足。可李易还是投桃报李,答应孔胤植,在各省都建一孔子学院。学院教师孔家出一部分人,教育部出一部分人。教学内容要和教育部共同研讨。

  孔胤植要的是一个名头,一份荣光,本来亏些钱也认了。李易却表示这些孔家派出的教师,开荒团都会按学校高级教师待遇,月薪20到80两银子,让孔胤植大喜过望。

  孔胤植是很务实的人。后世他是孔家由明朝转入清朝的当家人。并没有留下什么奴颜婢膝的骂名,反倒在历史留下扶危济困,救民水火的善名,眼光胸襟确实不一般。

  孔子学院一方面让孔家得以安排子弟,壮大声名。另一方面李易也是真缺教学人才,算是一拍即合,合则两利。

  李易一行队伍一路不但不见减少,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