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3章:全民命格_唯一战胜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6000万吨的产量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对中国的近五亿人口来说还是很少的,目前差不多足够消耗,也可以看出很多地区还为发展起来。

  不过这不是主要的消耗项目,主要的消耗项目是不断上马的工程,以及工厂的建设等等,这才是钢材消耗的大户。

  还有军工业也是一个耗钢大户,同样也是电老虎。

  军工业就是这样,很多东西都是可以不计成本的,不需要考虑什么市场问题。

  随着中华帝国不断对内陆的交通进行改善,钢铁的产量可谓是暴增。

  以前中华帝国的钢铁产量受很多因素限制,因为之前是沿海地区,海外的矿产也不是那么容易运回来的,最容易的就是澳大利亚,不过中华帝国在澳大利亚也投入了不少钱修建交通设施。

  所以海外的采矿数量不太容易扩大,特别是在沿海地区的矿产,基本上都被英美等殖民国家给占了。

  现在没有了限制,也没有人才限制,内陆的冶金群可谓是疯狂发展。

  十二年的发展下来,华东集团也形成了一套高效率的管理模式,有了这套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就算是钢铁厂毁了,只要人还在,就能很快恢复过来。

  这套模式现在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了。

  内陆经济在冶金行业首先迁移的情况下,开始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内陆地区的居民,都开始不用远赴沿海就能找到一份工资不错的工作了,不过很多地区目前的就业岗位还不足以满足全部的就业需求,很多农村劳动来还是要去沿海找工作,而内陆地区目前还是处于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内陆居民还没有大规模进行个体建设,例如盖个房子什么的。

  不过随着道路交通的改善,工业的向内陆转移,内陆居民也开始富裕起来了,个体建设也开始增多。

  像军工业,中华帝国把八成的军工业都转移到了内陆地区。内陆有战略缓冲,不会被人一下干掉。

  军工业转移到内陆,也给内陆居民带去了不少就业岗位。

  机械制造、电气制造等产业也开始向内陆转移。

  那些劳动密集型工业,则主要集中在沿海省份,主要以轻工业为主。

  基本的工业分布布局,此时已经大体上确定了下来。

  ……中华帝国的农业发展到这个时代,家庭手工农场开始大规模出现。

  机械化农场虽然生产力高,但也出现了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那就是物种多样姓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且物种多样姓一被破坏之后,虫害问题让人头疼,然而帝国此时又不允许擅自喷洒杀虫剂。

  要打农药得上报农业站,再由农业站指导喷洒杀虫剂。

  这使得农业发展陷入了一个很矛盾的地步,继续扩大农业机械化范围吧!可能问题更大。

  不继续扩大吧!生产力又不是那么高。

  今年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