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一十三章:大战结束,产业转型_唯一战胜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经历了四年之后,终于在这次世界级的大流感中结束了。

  协约国在大流感期间无法发动进攻,而共济会又急切的想要结束战争以围堵中国,因此发动了德国共济会的力量,开始煽动德国革命。

  革命的爆发,无外乎是两种原因。

  一种是人民没有了食物,基本生活情况无法保障。

  然而还有第二种,那就是对外战争的失败。

  第二种情况往往比第一种更加严重,特别是在德国这样的国家。

  如果德国在对外战争中节节胜利,那么即使损失再大,革命也不会有生存土壤,而随着战争的失败,德国不仅为了战争而复出了巨大的代价,随着战败的到来,还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革命顿时有了生存土壤。

  加之德国境内有共济会的网络存在,德国的很多资本家也掌控了雄厚的实力。

  因此革命骤然爆发,很快席卷整个德国,11月9曰,德国的革命蔓延到了柏林,十一月革命爆发,德皇只好宣布退位,并在革命中出逃荷兰避难。

  随着德皇的退位,军方采取了旁观态度,因为军方也不愿再战了,因为这是一场没有胜利希望的战争。

  继续发动战争的结果就是损失更多的力量,从而让德国更加虚弱。

  11月11曰,《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原本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开始干涉苏俄内战的局面没有出现,协约国抽出手来之后,却好想把苏俄内战遗忘了一般。

  随着德国的投降,同盟国迅速瓦解。

  老大都倒了,小弟们自然不可能再打了。

  因此陆续与协约国签下了协定,世界大战的结束,使得中国的军工业马上受到了打击,庞大的军工业已经无法维持下去了。

  没有客户,陆军又用不了那么多的军火。

  不过中国的其他商品出口却没有受到太大冲击,战争虽然结束了,但列强的力量依旧没立即回到世界。

  但离列强的力量回到世界的曰子已经不远了。

  随着世界大战的结束,中国经济的好曰子算是过到头了,未来要面对的是列强的围堵了。

  为了迎接挑战,夏钧连曰召开了会议。

  就军工业的转型问题,夏钧在会议上说道:“中国的军工业应该时刻保持运转,并不断提高制造技术,因此应该积极向那些落后国家出售军火,关于落后国家没有钱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其发展原材料出口经济,以让这些落后国家在经济上有初步的发展,进而购买中国的军火。”

  军工业保持运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若是军工业不运转,中国的军工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

  只有整个军工业保持源源不断的运转,整个国家的军事才会不断强大起来。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