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一章:继续贷款_唯一战胜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入四月,各地的春播也都开始了,今年的的播种与往年不同,今年种什么都是政斧规划好的。

  大部分地区都被规划了,只要少数区域可以自由种植主要作物。

  对此农民和地主并无太大的意见,因为他们目前没有什么市场压力。政斧给了他们承诺,若是种出来的东西受灾了,或者行情不好,可以给他们免税,甚至给他们补贴。

  同时在规划的作物中,他们种的也是高产的新种,这让农民和地主都能够接受华东自治政斧的规划。

  另外,政斧已经开始以贷款的方式向他们出售拖拉机,而且还是无息的,各地也都陆续买了拖拉机,在运输上解决了劳动强度。

  其他的农业机械也开始销售,大多都能进行无息贷款,不过出于资金回笼方面考虑,很多东西都要求三年内还清,不过不会采取强制姓手段催款。

  而那些农垦公司则获得了较大的技术支援,例如在江苏的那上千万亩棉地,播种时就使用了地膜。这些地膜用了必须回收,不能埋入地下。

  同时夏钧还给那些农垦公司提供先进的机械设备,那些有股份的则是以这些设备入股,没有股份的则以贷款的方式向他们提供。

  为了保障长工的利益,夏钧开设了‘华东人寿保险公司’,聘用未来的华安人寿保险经理吕岳泉为经理。

  保险业是伴随着中西贸易的开展而进入中国的。早在1805年,由东印度公司鸦片部经理达维森()发起,在广州设立了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即谏当保险行(cantoninsurancesociety)。

  1835年在广州有于仁洋面保险行,这两家保险行都是做财产保险的。鸦片战争后更多外商产险公司成立。中国人自办的产险公司从1873年轮船招商局正式营运后不久开始产生,先后有保险招商局、济和、仁和等保险公司设立。

  外商人寿保险公司在1846年即有英商永福和大东方两家公司设立,但由于缺乏有关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的统计,所以在1888年之前,外商人寿保险公司不承保华人寿险,只承保在华外侨的寿险。

  但是到1900年,上海公共租界的英籍和美籍外侨加在一起也不过3000余人,所以寿险公司承保华人客户是必然的趋势。但当时,无论外商、华商,寿险公司的数量和规模都远远小于产险公司。

  20世纪初,华资寿险曾一度兴起,但由于经营不善,停业者居多,1912年,吕岳泉总结以前华资寿险公司的经验教训,并向华东临时政斧征询了意见。

  这让夏钧很是重视,马上把吕岳泉请到了家中详谈,吕岳泉可以说是当前中国只精通人寿保险的业务员。

  而夏钧目前急需一个保险公司,若无保险公司,工人以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