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0章 西守东攻修改版_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低,这无疑增大了通过战场胜利来促使俄国革命的所需时间。

  “伯爵先生,如果我们在士兵的体能耗尽之后仍旧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比如法国人在巴黎陷落之后依旧决定顽抗到底,那么我们需要在西线战场上部署多少兵力才能稳定战局?”清英开口询问道。

  施利芬看了清英一眼,目光中闪过惊异之色。似乎是对巴黎陷落后法国仍会继续采取抵抗的可能从未考虑过。他沉吟片刻,而后道:“这样的话。那么防守兵力就会取决于我们在之前的战役阶段中所歼灭的法军数量了。如果我们能在之前的战役中抓到足够多的俘虏,那么所需要稳定战线的兵力也会随之大幅降低。在此之后,只要我们能在西线战场构筑起足够坚固的防线,那么只用敌方三分之一左右的兵力便足以保证战线无虞。不过殿下,我并不认为这件事情会在之后的战争中发生,当法国大片国土沦丧、首都陷落之后,他们的抵抗意志必然会动摇崩溃,而后派人来请求和谈——就如同他们在1871年所做的那样。”

  听得施利芬给出的答复,清英脑中蓦地闪过一道电光。他忽然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便是进攻法国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要将其彻底击败;对其战争潜力的削弱,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世界各国陆军都没有意识到机枪堑壕铁丝网所组成的防御体系将会对战争带来多么深远的变革,积极进攻一直都是各国陆军作战条例中不二的获胜法门。只是到了后来,交战双方在对方的防御阵地面前一次次碰得头破血流之后,才在这血一般的教训中学会了构筑战壕,以逸待劳。如果德国能抓住法国在战争初期不会防守的短暂时机,实行施利芬计划直接吞下比利时、并竭尽全力夺占法国的领土,歼灭法国的军队;那么即便是不能将法国彻底征服,其战争潜力必然会因为国土资源的沦丧和大量军队的损失而急剧下跌,对德国再造不成什么威胁。到那时,德国再将几乎未曾受损的主力调往东线去迎击俄国,也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

  尽管这样一来,德国会像历史上一样落入两线作战的窘境、并深陷旷日持久的战争泥潭,但这一位面的德国由于此消彼长的国力和大幅提升军队战斗力,显然对此已经有了更加充裕的应对空间。更为关键的是,清英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让德国在对法战役结束之后便全力进攻俄国,而不必像历史上一样再在西线同英法联军进行过多的纠缠。

  历史上,由于德军总参谋部高层深受施利芬计划的影响,始终都谋求的是在西线实现突破;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德军的主力军团在整个1916年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