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2章 蟹文化(下)_逍遥渔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胖子一听,顿时眼睛一亮,连忙问道:“哪六等?”

  李轩知道,做生意的王胖子,最关心的恐怕就是这个了,于是也不卖关子,直接道:“一等为湖蟹,阳澄湖出产的为一级。”

  “邵伯湖、高邮湖出产的为二级。”

  “二等为江蟹,芜湖出产的为一级,九江出产的为二级。”

  “三等为河蟹,清水河出产的为一级、浑水河出产的为二级。”

  “四等为溪蟹,五等为沟蟹,六等则为海蟹。”

  王胖子皱了皱眉,一句胡说八道差点脱口而出。

  合着海蟹是最下等的啊?那他这些大青蟹还要不要卖了?

  不过一等蟹是湖蟹,王胖子却是承认的,特别是那阳澄湖大闸蟹,鲜盖百味,闻名天下,在这吃蟹的季节,更是一蟹难求。

  市场上那些打着阳澄湖名号的螃蟹,其实绝大部分,都不是阳澄湖产的。

  吃大闸蟹是一种季节性享受。

  唐代诗人李白曾赞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来。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美酒配美味,这是诗人情怀,也迎合了我国古人喜食鲜香的口味。

  俗语说:“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

  九月要食雌蟹,这时雌蟹黄满肉厚。

  十月要吃雄蟹,这时雄蟹蟹脐呈尖形,膏足肉坚。

  市场上的螃蟹有很多。

  但真正能称为大闸蟹的,其实只有中华绒鳌蟹,而且个头要在四两以上。

  大闸蟹之名有来头。

  据说早年间苏州、昆山一带的捕蟹者,在港湾间设置闸门,闸用竹片编成,夜间挂上灯火,蟹见光亮,即循光爬上竹闸,此时只需在闸上一一捕捉。

  如此捉到的“傻螃蟹”便叫做大闸蟹。

  家包天笑写过《大闸蟹史考》,称“大闸蟹”三字来源于苏州卖蟹人。

  苏州人家把蟹当做夜宵,所以卖蟹人总是在下午挑了担子,沿街叫卖:“闸蟹来大闸蟹”。

  这个“闸”字,音同“SA”,“SA”在吴地方言中是水煮的意思,蟹以水蒸煮而食,谓“SA蟹”,“SA”与“闸”就这样暗合着音韵流传到今天。

  事实上,从古至今,人们对大闸蟹文化的沿袭从没间断过。

  鲁迅先生曾称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了不起的“勇士”。

  谁是第一吃蟹人至今史无考证,但其美味已得到公认。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蟹情有独钟,也留下了许多着名的诗篇。

  唐代着名诗人皮日休《咏螃蟹》诗云:“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这首诗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全诗不着一个“蟹”字,短短几句写出螃蟹在海洋中的名声。

  螃蟹肉上生骨的奇特长相,浑身是胆,在海底下横行。

  螃蟹不仅入诗,也入画。

  金风起兮蟹脚响,其意境本身就是国画的美。

  王胖子若有所思的看着李轩手上那只基本被啃完的大青蟹,面露怪异,这玩意儿,竟然还有这么多说道的东西。

  “李老弟,说实话,听你说完,我这只青蟹都有点舍不得吃了。”王胖子开玩笑道。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