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7章 静水深流(求月票!)_干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好的制度,有什么元老院制,执政官制,保民官制,都是行之有效的制度。

  尤其是在罗马人和迦太基人打第二次不辿匿战争的时候,也就是那次著名的汉尼拔战役。

  ——国际军事史上讲战略,一定会讲这个战例,绕到西班牙,绕过阿尔卑斯山,兵临罗马城下,第二次不匿战争。

  罗马人就是靠着他们的元老院制度,执政官制度,保民官制度,全国上下一心,打赢了这场战争。

  那真是一套非常好的制度。

  可是对不起,你在扩张的过程当中,国势鼎盛的上升期当中,你原来的制度没问题。

  而一旦在你的势力规模上扩容到一定的程度,你原来的制度就会出现不适应的问题。

  其实这并不是罗马的问题,全世界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小势力突然扩张成大势力,原来的制度就不好使了。

  比如,秦国为什么后来变成了秦朝之后,就出现了著名的暴政问题?

  我们很多人都说秦毁于暴政,可是为什么在统一六国之前,秦国没有暴政?

  商鞅变法留下的那套制度,老百姓很欢乐啊,对吧?

  二十等军功制,出去杀人,拿着人头回来领功,请赏等等。

  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暴政啊。

  可是一旦秦国吞并六国了之后,就有什么孟姜女哭长城啊,什么陈胜吴广起义啊。

  这是为什么呢?

  有的历史学家是这么分析的,说这就是因为制度扩容问题。

  你看,秦国原來它只是一个边陲小国,疆土很小,也就秦陇地区那弹丸之地,所以它有一个制度,叫戍边制度。

  简单来说,这个戍边制度就是,一个农夫,你每年都要为国家当一次兵,当三个月兵,到边关打仗,打完仗之后回家耕作。

  就这么屁大点的距离,你就是用双腿去走,从这边走到那边,也用不了几天时间。

  那你到边关的时候你就得有日子,如果按日子不到,我杀你。

  这个制度是可行的。

  可是你想,当秦国变成一个全国性的大帝国的时候,再用这套戍边制度的时候,会不会有问题?

  当然了。

  比如说陈胜、吴广,他俩是阳城人,就是后世的河南登封,秦朝朝廷要派他们到哪去戍边呢?派他们到渔阳,也就是后世北京的北边昌平这一带去戍边。

  那时候别说高铁了,就连个驴车都没有,这么远的距离,全都得靠双腿走过去。

  这得走多长时间?

  问题是,这么长的路,还赶上雨季。

  这半道上当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了。

  结果,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小湖泊变成了一大片沼泽地,路断了!

  失期又当斩。

  这怎么办?

  陈胜、吴广只好想,等死,死国可乎?

  反正一样是要死,算逑了吧,干秦吧!

  这就是秦朝灭亡的原因。

  但是你看秦国的制度设计,原来是好的,只不过扩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