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5章 宣旨_如何无辜地送火葬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阳侯,制曰

  太祖高皇帝所以得天下,赖将士用命,是特训曰,强尊弱卑,天之理也,故治世之臣,镇疆之才,唯德与能者可居,历数无疆,莫有违之,朕亦如是。

  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诗》云‘九变复贯,知言之选’。又有侯氏主林,夜禀朕曰,侯氏子永乃一代宗师,当奉列侯,为侯氏主,制曰可。

  朕闻褒有德,赏至材,侯氏子永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守节乘谊,以安社稷,朕甚嘉之,封永陶山侯,世袭罔替,以陶山地溢封三百里,食邑八千户。

  原陶山侯林,知节善变,一心为公,德其大矣,故另封林秦阳侯,以秦阳县地封二百里,食邑五千户,地及食邑,可入侯氏。”

  念诵完毕,他顿了顿,侯永与侯林当即高呼“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寿无疆,江山永固!”

  其余人则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他们非接旨之人,只负责陪同,此刻没有开口的资格。

  帝使面露微笑,又小心翼翼的将敕旨卷好,捧着放入侯永双掌之间,轻声说“恭喜陶山侯了。今侯氏一门双侯,圣眷隆矣,真是羡煞旁人呐!”

  “帝使谬赞了。”侯永将敕旨放进袖中,尔后微笑道“还请帝使移驾厅堂,稍后共赴宴席,何如?”

  言罢,他又将一块巴掌大小的灵玉不着痕迹的放入帝使手中——这并非是贿赂,而是古礼,赠送的灵玉也并非是给帝使,而是给皇帝的。

  臣赠君,君谢臣,君臣相宜,是重要的形式。

  他随后又拿出的小上几号,同样暗戳戳放入帝使手中的灵玉,才是贿赂。

  感受着掌心两块玉璧,帝使脸上笑容更加灿烂,连连说好,便在侯安岳的带领下前往厅堂去了。

  “族叔,恭喜。”目送他离开,侯永才看向侯林,面带微笑。

  侯林同样大喜过望,连道同喜。

  虽然先前早有消息,他被今上另封了侯爵,但消息贵消息,落实之后才能真正叫人踏实。

  而且敕旨虽未明言秦阳侯爵位可世袭罔替,显然便是一世而终,死后封地食邑也都会被收回,除了扩建的侯府之外,并不能永久的为侯氏提高实力与印象里。

  但侯林身为先天巅峰强者,起码还可得享四五百年寿元,这五百年里,凭借着大增的封地与食邑,显然能让侯氏的底蕴更进一步。

  一门二侯,实在是幸运无比。

  当然,陶山便在秦阳县内,侯林的二百里封地并入侯氏,可不意味着侯氏的封地半径就扩大了二百里,没有那么好的事儿。

  侯永被加封后,如今封地达方圆八百里,食邑两万三千户,再加侯林的二百里,只相当于是在原先八百里半径的大圆周边,紧挨着再给块两百里半径的小圆罢了。

  兴奋过后,侯林又很快收敛,轻声说“仪式尚未走完,咱们先入宗庙,拜见诸位列祖列宗,将敕旨供奉于宗庙之上吧,晚些时候,咱们还得答谢众宾客呢!”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