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_汉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影响加深,朝廷在北边也已能看到来钱。

  毕竟,来自草原地带的牛羊马驼等牲畜在大汉是十分受欢迎的,尤其是羊肉,上至达官显贵,下及贩夫走卒,都格外钟爱,而羊毛则未大汉蓬勃发展的毛纺织业提供着丰厚而稳定的原材料……

  东北地区,则有开宝北伐的大笔余泽,当年为灭辽国,朝廷准备了海量的军事资源,几乎空竭国力,到安东建国都还享受着那份遗泽。更为重要的,是安东有一个性格坚韧且放得下身段在那苦寒之地苦心经营二十载的秦王,在其努力之下,安东国对朝廷的依赖性在这些年实则大大减少,当然能从朝廷获得好处那还是得拼命争取的。

  相比之下,别看海外贸易兴起三十年了,“下南洋”的口号也喊了十几年,但在南洋的经营上,朝廷始终是矜持而谨慎的。

  诚然,海军远航,攻取良平岛……朝廷也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些事,但无法忽视的一点,在海外拓殖上,中原帝国实在是一个新手,一直到前些年世祖皇帝决定南洋封国,才开始不计代价投资。

  南洋战争虽然整体顺利,但到如今,大汉对于南洋三岛也只是处在一种勉强控制、基本统治的状态。比起安西三国,南洋封国实在难谈底蕴,世祖皇帝驾崩前的分封诏书,也基本停留于诏文。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要撤了,不玩了,要召还南洋大军,南洋的诸侯王们如何能够接受!虽然态度与形式上依旧会保证世祖皇帝诏命的执行,但打折扣的执行,与不折不扣之间,实在有莫大的差距,关键一点,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如何保证封国的正常建立与运转。

  最悲催的当然是临海王刘文海了,他的临海国才真正停留于口头上,毕竟缅甸地区也是有主的,那蒲甘国也还处于一个上升期。而刘文海,除了世祖皇帝的封国诏书,以及在云南训练的三千甲兵,什么都没有,即便刘文海自负才情,也没狂妄到凭那三千甲士就能横扫蒲甘、直通等缅甸大小邦国的地步。

  当然,继承晋王遗泽后,刘文海的实力是成倍的增长,当年随刘晞驻吐蕃的三千近卫,也被赐给刘文海了,以及刘晞几十年积累的人物力资源,凭着这些,足够刘文海在缅甸兴风作浪。

  但若要提高成功率,还是需要朝廷坚定而充足的支持,因此,比起其他诸王,临海王刘文海才是对吕端之议最为不满的,当然,也更容易满足。

  也正因为诸王之别,易于分化,皇帝刘旸方能稳如泰山,从容应对。然而今夜慕容德丰的进言,还是带给了他一些新的思考,初登帝业,大权在握,难免得意,让他在某些事务的决策上,少了警惕,甚至忽略主次矛盾。

  诸王当然无法挑战他的帝位,但他们联合起来,却能动摇他的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