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章 有道先生_少姝的山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唤她秀英嫂。

  白天里燠热难耐,向晚之后,尹家人常在院门树下石桌旁品茶,享受透风歇凉的惬意。

  尹老想起什么,轻轻自袖笼中取出两包糕点,递给孙儿尹信,一贯宠溺的口吻:“馥逸斋新出的糕点,甜着呢!”

  尹信摸索着接下,谢过爷爷,便和爷爷乐呵着在石桌旁坐下,秀英嫂忙着把散落在桌上的细小花叶抹掉,摆上了糕点茶具,拎来滚热的水壶,沏起新茶。

  “唔,好香的点心,那一包我没拆,改天要到‘水沟’取料子,正好给霓夫人她们捎去尝尝。”秀英嫂细看公公神色,郑重问道:“那个——老太爷的身体,还好吧?”

  这当儿,尹毓川刚卸了牛车回来,他大步踏到桌边,端起茶盅咕咚咚喝干了,一抹嘴,先沉声答道:“噢,还好,回来之前,咱爹还在老太爷屋里聊了半日。”

  “对了,老太爷七秩寿诞快到了,大宅里里外外的已经张罗开了,大老爷和少猷少爷那边,更是忙得人仰马翻,到时还叫我过去帮衬两天。”尹毓川黝黑的面皮泛着红光。

  “霓夫人和少姝小姐上次探亲回来,有些日子没下城了,夫人行事周到,想必已置办妥当啦,”秀英嫂有些迟疑地看着丈夫,“这一次,是否又听说石门子的事了?”

  “嗯,我们回大宅的前些日子,听说有县衙的人来拜谒过了,”尹毓川答道,这是他听现任管家张伯说的,“老太爷不常方便,便连老太太都出面会过一次,好似也提及过旧事。”

  尹信听得十分专注,炯黑眼珠儿徒劳地瞪着,微微震颤,他巴望大人们多说些什么,晓得他们说的“石门子”,是少姝小姐高祖郭林宗先生的祠堂,祠堂后面,因先生的墓室全由石块磊砌而成,墓门亦由青石所制,乡里便以“石门子”称之。

  郭先生名泰,字林宗,年少游学京师之时名重洛阳,在汉末年间被太学生推为领袖,位居“八顾”之首,都说他博通上古“三坟五典”,有极其不凡的人伦鉴识,却不就朝廷征辟,归乡后,以设馆授课为业,弟子多达数千人,界休人尊称其“有道先生”。郭先生所设华岩馆,是当地最负名望的私学,经其后人承藉累叶,百年不废,有了这层渊源,郭家一直为官衙所倚重,亦与当地士宦相交甚密。

  (八顾:指能以德行引导人的八个名士,是东汉时期太学生把敢于同宦官斗争的知名人物冠以的称号,称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等八人为八顾。

  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的书。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人伦鉴识,即鉴别、评估人物的能力,当时,有这种能力的人被称为“有人伦鉴识”。)

  可是关于这“石门子”,一直有些异闻在坊间流传,思索间,尹信小小的眉头攒起个疙瘩,脱口而出:“爷爷,你过去说的‘铺铺灯,三钱银’,我都忘了,能给孙儿再细说掌故吗?”

  “浑小子,爷爷这么累了,哪有精神同你讲故事?”秀英嫂嗔怪道。

  “咳,不要紧,”尹老清清嗓子,侧过头来,正对着孙儿被好奇笼罩的小脸,笑着慢慢开口,“难得信儿提起,这个故事啊,说一遍有一遍的心得。”

  听了这话,毓川和妻子相视而笑。

  “容我想想,对,那是在老早老早以前……”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