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八章 睡觉加引用_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神秘的一笑:“你猜。”

  正竖着耳朵的富教授和许正平险些噎死。

  “多少撒?”富教授的乡音都出来了

  “你猜。”

  “猜……”这次,连许正平的眉毛都竖起来,要不是图书馆员里的隐藏人物太多,他就要跳起来了。

  “CELL的当期引用数3篇,未来三期的引用数13篇,总引用……呵呵,你们想不到。”

  “您就直接说吧。”富教授对当期引用数和三期引用数一点兴趣都没有,或者说,他早就猜到了。

  上一次,杨锐的论文的当期引用数就有三篇,未来三期引用数是11篇,如今当期引用数没变,未来三期引用数变成了13篇,虽然对普通选手来说是非常恐怖的数据了,但对一篇CELL论文来说,并不出奇。

  当然,因为是CELL的当期引用数和未来三期引用数,所以,不管是3篇还是13篇,本身都是非常难得的,或楸说,一般的CELL文章是拿不出这样的数据的,但有了上一次的对比,许正平和富教授都不觉得出奇。

  两人比较关心的还是总的引用数。

  毕竟,包括国内的高校和政府机关在内,大家做量化评价的时候,分析的都是总引用数。

  对研究员来说,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申领经费,评职称,还有相当于上升空间的任命,参考的指标都是总引用数。

  无论从事业的角度考虑,还是从个人利益的角度考虑,经费、职称和政府任命,都与研究员本人息息相关,尤其是后者,院士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政府任命,除此以外,校职如校长这样的任命,既与政治有关,亦与学术有关。

  当然,最终极的政府任命是学界智囊和行业权威,如格林斯潘这样的人物,就某种程度来说已经能够脱离政府,施行独立的金融政策了。

  在生物领域,粮食政策以至于各种农业政策,医药政策以至于各种医疗保险政策,都不是政治人物能够一言而觉得,因为不会,所以,最后做决定的人,只能是受信任的学界人士。

  许正平和富教授在年轻的时候,或许幻想过成为学界领袖的一天,但到了三四十岁的年纪,自己能做什么,他们基本也有了认识,这种心思慢慢地就淡了下来。

  但是,杨锐能走到哪一步,却不是许正平和富教授能够预料的。

  这也是好奇心的主要来源。

  图书馆员被两人的眼神看得发虚,连忙翻了本子,道:“77。”

  “多少!”富教授的音量提高的吓了自己一跳。

  图书馆员悄然降低了八度,道:“77,这是一个多月的总引用数。”

  “睡在家里一个月,就收了77个引用?”富教授的内心是疯狂的。

  77个引用,如果是博客转载的话,当然少的不像话,但这如果是论文引用的话,那就多的不像话了。

  CELL的影响因子常年在30到40之间,按照35来说的话,意味着在过去两年,发表在CELL上的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数是35篇。

  77已经是35的两倍还多了。

  如果是和同期的论文比得话,这个数字不知还要增加几倍。

  事实上,厉害的论文的引用数往往突破天际,比如,达到绝大多数研究员一辈子也无法达到的500引用。

  但是,这样的论文,大多数人都是听说,一年到头,也不见得能出现几篇。

  最正常的论文,引用数往往是个位数。

  例如杨锐最初发表论文的《生物化学系统生态》,入门级的SCI期刊,平均引用数连1。0都没有,换言之,一期二三十篇论文,在两年时间里,加起来的被引用数还不到20!

  “我记得,学校对引用数超过10的论文,还想有额外奖励?”许正平忽然记起了这个规矩。

  即使在北大,引用数超过10的论文也是不多的,这也是学校鼓励大家发表高引用数的论文,而非低引用数的论文积累引用。

  富教授也记了起来,就是有些迟疑的道:“以前都是给老师的奖励,杨锐算不算?”

  “让蔡教授头疼去。”许正平笑着填了单子,将《新月汇总》接了过去。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