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89章 马尔勒案_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题。

  在PCR发明以前,你想检测生物的DNA,需要的可不是一滴汗,而是一管血,甚至一管血都不够,得储备大量的含有DNA的物质才能搅和出足够检测用的量。

  PCR就不一样了,PCR是一个无损扩增的过程,只要有一个DNA链,它就能以极短的时间将之翻倍,一个单位时间变成两倍,两个单位时间变成四倍,接着是8倍,16倍,32倍,64倍……而PCR的通常循环次数是25次到30次。

  循环25次得到的DNA将是原本数量的3355万倍,循环30次得到的则是10亿倍,这是一管血或者一颗肾不能提供的巨大数量。

  事实上,人体内的体细胞总数还不到100万亿,不过是PCR循环50次的水平。换言之,将一个人整个绞了,还得提取出全部DNA物质,还不如让PCR多工作24小时的水平。

  可以说,有没有PCR仪,人体基因学的研究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这是妥妥的代差的体现。

  PCR的发明,能得诺奖,没有丝毫问题。

  杨锐以后世的角度来看,甚至不用运作,PCR也一定能得诺奖,因为它的价值,也是循环扩增的,到90年代,到21世纪,到10年代都是越走越强的。韩春雨的伪成果为何能号称诺奖级的,就是因为它展现出了一种更高效的基因工具,而PCR就是元祖级的超高效基因工具。

  以杨锐年龄,他绝对能在有生之年,等到PCR得诺贝尔奖。80年代如果不行,就90年代,90年代如果没希望,就再过十年,或者再十年,只要人活着,诺奖的希望就是与日俱增的。

  只不过,杨锐并不愿意等罢了。

  有没有诺奖的科研待遇和政治待遇可是千差万别的。

  杨锐如今在国内,不管是要经费还是争取人员编制,都得一遍遍的描述自己的工作,介绍自己的成果,但如果有了诺奖,那就是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了,经费、人员编制带着腿跑过来不是开玩笑的。

  理论上,战斗在第一线的诺奖获得者,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而这也正是杨锐所渴望的。

  相比之下,赚1000亿又如何,还不是每天要禅精竭虑的考虑再投资,末了还不是要考虑遗嘱和捐款,临死前还得为基金会奉献自己所余不多的时间。

  曹大使看着杨锐自信的表情,不由一笑,道:“接下来就交给你了。”

  说话间,两人已然来到斯德哥尔摩警察局长面前。

  “舍伍德局长,欢迎来到中国大使馆。”曹达早就从助手那里知道了局长的信息,三两句话,就将杨锐介绍给了对方。

  而今正是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