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7章 汲能方式_星际之能源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第一种,每台光帆发射器的反光镜面边缘,都有四块‘分光镜片’,这块镜片平时不发挥作用,但到了能量中继卫星,需要光能的时候,分光镜会把能量主干道边缘的光能,分割、稀释,再通过小型的平行光透镜装置,把光精准的打在能量中继卫星的金属球上。

  四块分光镜,意味着最多可给四颗卫星供能。

  但由于设备的遮挡,以及不能干扰能量主干道等原因,分光镜的射角是有限的,只能短时间小范围的供能,且利用的只是主干道边缘的光能,使用过程中,会不断的稀释,出现后继乏力的情况,不能长久稳定的供能。

  这是属于分光镜的缺点。

  第二种,就是让能量中继卫星,直接插入到能量主干道中,直接汲取大量的光能,当然,并不会把整个金属吸波球,都放入到主干道中,而是浅浅的浸入一小部分,若全部放入,大概率是过载烧毁,承受不了,只能浅尝辄止,优点是可稳定的供能,保证供能功率,但也存在一个缺点,就是需要大幅减速,与能量主干道保持相对静止,会消耗不少的工质。

  第三种,则是用能量中继卫星,发射出的高能短波,给另一颗能量中继卫星供能,即接力中继。

  优点是可通过这种方式,把供能光柱,发送到一些难以直达的位置,比如星球背面,一般只要两颗能量中继卫星,进行接力中继,便可覆盖大部分区域,用三颗进行接力中继,可消除所有死角。

  至于缺点,则是接力中继一次,就损耗25%能量,接力两次,损耗43.75%,接力中继的次数越多,损耗越高,且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第四种,是直接使用光伏基阵发送过来的光能,光伏基阵上的平行光透镜,也具有非常高的使用灵活性,可以把光能发送到非常远的地方,哪怕是百万公里之外,并做到精准发送,误差很小,当然距离太远了也不行,最好还是在百万公里范围之内。

  该方式的优点是供能非常稳定,不要求能量中继卫星保持相对静止,不会带来工质的消耗。

  缺点是光伏基阵会遮挡部分区域,导致射角有限,何况光伏基阵,本身就有给能量主干道注入光能的任务,除非能量主干道达到饱和,否则一般不允许干这种‘兼职’的事情,确保能量主干道的光能充足,是优先级最高的事情。

  以上!

  就是能量中继卫星,汲取光能的全部方式,都存在优点和缺点,没有任何一种方式是完美的。

  具体使用过程中,则要进行合理灵活的搭配,如果不想消耗太多工质,可以选择第一种、第三种、第四种汲能方式,获取光能,或组合进行使用。

  如果不担心工质的消耗,能做到定期补充,那可以以第二种汲能方式为主,第一种、第三种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