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40章 传递信心(1/2)_超级农业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不是这次牵扯面太广,嘉谷产业链的稳定又太重要,齐政是不会将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的。

  今天得到一个合作商?明天丢掉一个合作商,哪怕是几千万上下的生意?也都不放在齐政的眼里了。对他来说,这也许不过是一个报表上的数字?又或者是支持嘉谷供应链的一个工具罢了。

  “如果没有合作社的违约风波,我们或许真的能松一口气。但现在?我们都是麻秆打狼两头怕……”林枫苦笑道。

  其他老总也心有戚戚地点头。

  他们这些人?大多是在国家提出“土豆主粮化战略”后?决心加大投资土豆产业的,也因此成为嘉谷农产品供应链的一份子。

  这片地区种其他作物,产量不高,费力也费钱。但经过嘉谷的研究,这地适合种土豆。

  随着嘉谷系合作社的推进,必然会进一步扩大土豆种植面积。

  像孙总的物云公司,就是投资建立气调窖,储存鲜薯提高利润——以20吨设施为例:建筑成本为万元,去年秋菜上市时马铃薯每斤元,贮存到元旦期间元上市,收益率达%;贮存到春节期间元上市,收益率达%;如果贮存到“五一”期间上市收益率将达到%。

  当然,如果还将土豆当盘菜,那可不是什么“主粮化”。林枫的薯业公司在嘉谷的扶持下,投资的土豆全粉加工厂才是重头戏。

  ——以新鲜土豆为原料,经清洗、去皮、挑选、切片、漂洗、预煮、冷却、蒸煮、捣泥等工艺过程,经脱水干燥而得的细颗粒状、片屑状或粉末状产品统称之为土豆全粉。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土豆都能用于全粉加工,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品种生产出的土豆能够用于全粉加工。

  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品种更新是关键——而这,又是嘉谷的拿手好戏。

  专用土豆品种加工品质优,但需要大水大肥大药,种植成本高,抗病性差,一般农户难以种植成功。如果没有嘉谷的田间种薯生产环节的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质量控制技术研发支撑,他们可不敢将其视作商机。

  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他们的投资信心取决于嘉谷系合作社的落地。

  “齐董,上面对于嘉谷合作社究竟是个什么态度?”林总终于问出主要问题。

  虽然有人对他说,嘉谷现在已经是大到不能倒,没啥怕的。

  但林总觉得这话听起来就不靠谱,有什么公司比大帝国还大呢,翻翻历史书,倒了的大帝国有多少?

  在国内,只有官方的支持在,才是真的没啥怕的。

  对此,还是那句话,齐政是可以理解的。

  他自己的看法是居高临下的,具有未来眼光的。嘉谷拥有超越时代的“技术”,如今又有了远超国内平均水准的资本、实验机构和人才积累,他对于嘉谷的上升是很有信心的,因此也看的极远。

  相比之下,林总等人,抱上嘉谷大腿,已经是最长远的眼光了,别说是未来视角了,甚至连看清当下都做不到。

  安抚人心嘛,当然是他们希望听什么就说什么。

  “其实,我与不少部委级领导做过沟通。”齐政说着顿了一下,道:“沟通的结果是,还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林总等人内心微沉,这是对嘉谷的反击有所不满?

  “实在不能团结的部分,就是要打击的。”齐政又说了一句,恍然一笑,摆手道:“咳,这个是我自己说的,随便说得……”

  林总他们眼睛亮了,对视一眼,也跟着笑了起来:“齐董说的是,还是要以团结为主,团结为主……”

  ……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