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1章 一“豆”成名(3)_超级农业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豆产业关联企业有多强吗?”

  凯蒂当然知道。

  在美国,大豆产供销链条完全由跨国公司控制;在种子和生产所需的其他原材料投入方面,以孟山都公司为代表;而在种植、贸易和加工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DM、邦吉、嘉吉等跨国粮商,他们哪一家不是名声赫赫?

  “有公司介入了吗?哪一家?”

  “不是哪一家,凯蒂。想想看美国大豆产业的基础是什么?和中国大豆政策又有什么区别?”

  凯蒂犹豫了一下,道:“你是说,转基因技术?”

  “你说的没错。”编辑郑重地道:“让美国大豆走向世界的,是划时代的转基因技术,以及资本。”

  “譬如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是和草甘膦是捆绑的。转基因种子,对水肥条件、对机械投入的要求也很高,这要求必须大面积种植,才有规模经济,才能降低单位成本。而这套系统,要求必然加大农业投入成本,这就迫使大豆生产者与资本联合起来……”

  “是成为资本的奴隶吧?”凯蒂讽刺地接了一句。

  总编充耳不闻,继续道:“你采访了潘德尔,应该知道,中国大豆生产体系几乎是另起炉灶,这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

  凯蒂这时候已经懒得计较究竟是不符合谁的利益,她的眉头皱了起来:“但是,中国人实实在在改变了大豆产业,这不是我们不爽就不存在的。”

  “我知道,但是,怎么在技术上追赶是科学家们的事情。我们的任务,是做出符合舆论期待的报道。”总编叹了一口气道。

  “符合舆论期待?”不知怎的,凯蒂听到这个形容,有点想笑。

  总编让自己的语气放轻松点,道:“说归说,中国人的新品种,还是挺厉害的。”

  “嗯?”

  “但不同的品种更适宜不同的区域。你可以重点关注一下支撑中国大豆生产的独特的光温水土资源嘛,比如较大的温差,年日照时数,豆田的有机质含量……总而言之,中国大豆产量能暴增,肯定不仅仅是种子的内因,还有外在条件的因素吧。”总编分析得条条有理。

  凯蒂却一脸蛋疼的表情,呃,虽然她没有蛋。

  外在条件再好,也只是为大豆生长提供的外因,内因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啊,什么时候还能反过来解释了?

  总编熟视无睹且不容置疑道:“至少在风向变化之前,你就按照这个方向报道吧。”

  说完,总编将凯蒂的报道递回去让她修改。

  凯蒂呆在当场,看着自己精心撰写的报道中特意加粗的“东方魔豆”,半晌才喃喃自语:“这样自欺欺人,有意思吗?”

  ……

  不管怎么样,“舆论自由”是抗不过资本意志的。

  具有颠覆性意义的“嘉豆13号”陆续在美国见诸报道,但很少有头版头条的待遇,更不要说“革命性”这样的赞誉字眼了。

  有意思的是,报道中多是类似的舆论导向——“中国大豆有点意思,但推广价值有多高,尚待验证”巴拉巴拉的。

  只是,美国媒体影响力虽强大,却也掩盖不了伟大。

  ……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