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0章 一“豆”成名(2)_超级农业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肯定有弱点……吧,比如说,高贵的品种总有些病娇吧?

  陈建章风轻云淡地一笑:“我们充分挖掘了野生大豆的杂种优势,把野生大豆驯化中丢失的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重新‘捡’回来,运用到现代分子设计育种中,在光周期、大豆百粒重、单株荚数、叶柄夹角等产量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上取得了较完美的平衡。嗯,抗病性确实不太突出,也才对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具有明显的抵抗性……”

  “还有没有天理!”潘德尔强忍住吐槽之魂,其他大豆专家也都是类似的表情。

  陈建章无疑是承认了“嘉豆13号”的培育是建立在野生大豆资源基础上的,但后面就是对“运气好”这一说法的打脸了。

  野生大豆是有不少优良性状没错,但在驯化过程中,50%以上的遗传多样性会在栽培大豆中丢失。嘉谷能将控制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在栽培品种中固定下来,可不是一句“运气好”就能解释的。

  还有,抗病性不太突出?大豆病虫害已发现的有30多种,其中真菌性病害最多,能抗常见的真菌性病害,还要啥自行车?

  明白大豆进化机制这个“小妖精”的难缠程度的人,莫名地对嘉谷的育种能力有了一些敬畏。

  潘德尔也闭口不言,变得沉默起来。

  这是一名育种学家,见到革命性变革时的自然情绪。

  他曾经所熟悉的,他曾经所学习过的,他曾经所擅长的东西,不期然间,就发生了改变。

  这是被“灵阵”降维打击的常态。

  灵阵运用在育种上,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人工”筛选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并迅速地固定下来。

  在嘉谷实验室的研究员眼中,往往是这样的——咦,我们“捡到”了控制产量、品质等性状的多基因;咦,我们完成了不同复杂性状间的耦合;咦,我们创制了革命性品种……

  这其实并不仅仅是狗屎运。

  在被“万念归一阵”笼罩的嘉谷实验室与试验基地中,研究人员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专注度高了,渐进的异变也好,强烈的突变也好,研究人员都相对容易明确关键调控单元,缩短了关键基因的挖掘周期。

  天才的灵光乍现,埋头苦干的学者的呕心沥血,在金手指的光环之下,都如烟尘一般缥缈。嘉谷实验室就这么一步接一步的,正确步骤多于试错步骤的做了出来,首先实现了大豆的“绿色革命”。

  当然,在潘德尔等外国育种学家看来,这就是嘉谷的研究水平高超。

  “看产量吧。”

  “对,看产量最直接了。”

  “产量最让我兴奋了。”

  被金手指光环碾压的国际大豆专家们,打哈哈的看向前方收割的豆田。

  “……实收面积一百亩,按标准含水量%折算,亩产公斤……”很快,急不可耐的国际代表团,迎来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