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5章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_超级农业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市。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伴随着商品化和城镇化同时进行,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建成了一个又一个比肩欧美的现代化城市;同时工商业、IT业的水平也足可以媲美欧美。

  可是当来到中国的乡村,这里却是另一番场景:经济落后、人情社会、空心村等等。城乡差距的鸿沟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越拉越大。

  在我们习惯了用“千亿市场”、“万亿市场”来形容一个充满机遇与诱惑的行业时,我们很难用一个具体的规模来形容中国乡村及农业的市场。

  但如果说“落后即机会”,我们的农业市场简直是机会遍地——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我们的农产品经常滞销;我们没有几个像样的农产品品牌;我们跟国外规模化农业比没有任何成本优势……

  但这一切,都敌不过一个起步性问题——我们的农业缺钱!

  一份国内农业项目融资相关情况调查报告显示:65%的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及亲朋借款,36%的资金获得过财政资金支持,仅有7%的资金从商业银行贷款取得。而贷款利率通常是基准利率上浮30%至50%。

  越来越多的农民、农企意识到,农业要走向现代化、规模化,就必须获得金融业的支持。虽然不像嘉谷那么夸张,但现在种地动辄就要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资金,不畅通融资的渠道是没有未来的。

  但现实比需求更残酷。

  在融资渠道上,农业一直以来都是弱势产业。

  首先是可作为贷款抵押的资产有限,像鸡鸭猪牛等生物资产、大棚喷滴灌等生产性设施,要么是价值无法得到认定,要么是没有有效权证,这是贷款难的主因。

  另一方面,很多金融机构因为缺乏对农业产业的了解,对农业产业不熟悉、看不透、把不准,想做农业投资但又不知如何操作。

  事实上,很多农业龙头企业在融资上都是困难重重,普通小资本农业生产单位就更不用多说了。

  这种情况下,有钱又懂农业的嘉谷产业基金,哪怕是资金尚未到账,也有无数嗷嗷待哺的农企,想来摸一摸。

  ——他们大多不知道嘉谷的产业基金是为了发展自有项目而设定的。几十亿元呐,正常来说,可以投资多少个项目了。

  以至于,在嘉谷产业基金宣布完成募资的几天后,齐政来到嘉谷总部的时候,总部园林内竟有上百人在等候,可谓是门庭若市。

  齐政没有贸然上前接触,而是回到办公室,叫来公关部的张泽宏问道:“下面的人群,是怎么一回事?”

  张泽宏挠头道:“嗯,我们的产业基金完成募资的消息不是传出去了么?这几天就有想要拉投资的农企就找上门来了,今天来得更多。我昨天见了一些代表,以拉投资的企业居多,但也有不少是想转让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