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1章 海外大圈地之始_超级农业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油的大米销售量也保持快速增长,仙茗大米和嘉谷大米的价格总体保持稳中有涨的态势。”

  王昱业都不用看资料,一连串的数据就脱口而出,充分显示其对集团运营状况的掌握程度。

  齐政听得连连点头,今年是嘉谷启动主粮战略的第一年,集团自营的水稻产量能达到300万吨左右,再加上额外收购的优质粳米,近500万吨的水稻收储和加工,在国内已经属于数一数二的大米生产加工企业了。

  明年嘉谷的水稻生产和收储规模将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大米生产加工粮企。

  说完轻松的,王昱业语音一转:“如果说集团的水稻业务可以自给自足的话,油料——主要是大豆业务,就大部分依赖进口了。”

  “集团的大豆年加工能力超过900万吨,但我们扶持的国产大豆种植面积仅为500万亩出头,产量不过100万吨,即使加上补充收购的其他优质国产大豆,也不过堪堪突破150万吨,而且,即使是集团扶持种植的国产大豆,成本也比进口大豆要高。”

  齐政略微皱眉:“国产大豆的单产还是低了点。”

  王昱业先是点头,然后摇头:“除了单产低,还有大豆属于土地密集型农作物,适合于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但东北的大豆生产,除了国营农场,面临的困境都是农户土地规模过小,且机械化程度低,难有规模效益。”

  “今年,农民种植玉米的亩收入是大豆的3倍以上,明年必然有更多的人倾向于选择种植玉米。”

  尽管因为旱田轮作的需要,黑省大豆的播种面积一直位居全国之首。但这样的破碎化种植,齐政即使有灵阵助力,也无从下手;而没有规模化,成本自然降不下来。

  这不是嘉谷加大扶持就能改变的现状,毕竟,国家也倾向于牺牲大豆,保证主粮——尤其是玉米的产量。

  中国东北玉米带从黑省南部起始,包括吉省全部、蒙省东部地区,延伸到辽省北部的区域,与同纬度的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依赖于这个地域的肥沃黑土地,玉米的平均产量都在亩产产1300斤以上,个别水土丰厚的地域,不依赖人工灌溉也能达到亩产2000斤的水平——对比起大豆两三百斤的亩产,吊打都不足以形容两者的差距。

  从气候条件说,东北玉米带大部分地区的无霜期大约在140天左右,正好和玉米的自然成熟期相吻合。

  这些最优质的土地、最适宜的气候,种出的玉米才能保证产量最高和质量最好。

  这么多年以来,东北核心产区出产的玉米都是一等粮和二等粮,从来没有过三等,胶质率高。如果换了一种作物,既不能保证产量,也不能保证效益。

  最主要的支撑还是产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